“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教育界大力推广,许多教师尝试运用的一种模式。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与之相适应,管理班级方面我采用“小组管理”的方法,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及座位的确定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最大化,首先要组建好小组。而组建小组首先是确定小组长。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并与学生商量后,选定了6位学习成绩相对优异、关心同学、有责任、上进心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自己选择各组人员。选择方法是每个小组长依次选择1人,通过5个循环,选择出自己组的成员。组长将成员按成绩分为两个A类,两个B类,两个C类(A、B、C类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各科的情况进行调整)。各组长给自己组制定组规、提出要求、要达到得目标等。

小组座位的确定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我采用小组围坐在一起的座次, 如图1:这种座次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小组作业的收交帮助很大。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座位是面对面的,加之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因此总有一小部分学生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经过深思熟虑,并征求各科老师的建议、学生的意见等。我将每组再分为2个小组,每小组3人,包含一个A类,一个B类,一个C类。两个小组前后座,如图2:

需要改错时,先6人小组一起订正,然后3人小组中A类学生对于B类学生负责检查,对于C类学生要进行个别问题的讲解。这种座次将帮扶具体化,避免了个别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之间的玩耍。

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很快发现:当大组之间进行讨论时,面对面而坐的又是两个C类。这两个同学因为自制力不强,加之不会做,不会思考。面对面而坐时,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影响全组同学的学习。因此,我第三次调整座位,将座次进行微调,改成如图3的座位:

这种座次继承了原来座位的优点,避免了各种不足,这样一来,两个C类学生的座位离得远了,又有B类学生或A类学生的帮助,C类同学慢慢地也知道学习了,作业书写得越来越认真了。

二、着力培养小组长,逐步实现“小组负责制”

小组建立起来后,我首先要求各组做好值周工作。在这一周里,班上的各种事务都由这个组负责。小组长分配任务,争取做到人人有事负责。第一周里,我都会提前详细的询问组长的安排,指点他们安排上的不妥之处。周五,及时对这组一周的工作肯定、表扬、并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的,这组受到表扬,另一组的组长会对他们的成员要求更高,班级内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三、以“小组管理”促“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小组各成员的分配上,我采用组长依次挑选的原则。因此,每个小组都有A、B、C类生,座位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之间是否能互相帮扶安排的。因此,在学习上,老师只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学生留足讨论与修改的时间,及时督促各小组,教给小组长检查方法,并及时进行表扬奖励,强化优秀学生的正确意识,刺激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指导,每个小组基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通过一个月的尝试,我们班的“小组管理”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已初见成效,原来的B类学生明显爱回答问题了。作业做得整齐了,正确率提高了许多,学生之间说闲话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经常发现下课了同学们之间还因为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而争执不断。

“小组管理”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是把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相结合,体现出了新课改的自主、合作、互动、竞争的观念。通过发挥这两大板块的作用,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间的沟通更为有效,学生间彼此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促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两大板块经纬纵横交错,织出了班级人文管理的新天地,织出了学生健全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