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倡导。”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一、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献给母亲的歌》一课时,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任务不同的小组,制订小组活动方案。文学组搜集整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创办一期“文人墨客诵母恩”的手抄报;新闻组“寻找最美妈妈”,搜寻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配写感恩词;艺术组通过“母爱大展台”,搜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并演唱关于母亲的歌曲,排练小品等;生活组通过互相走访同学的母亲,从点滴小事中发现浓浓寸草心,展开“报答母爱我行动”的演讲比赛。

整个活动的搜集、查阅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促使个人的创造潜能与集体智慧融会贯通,学生相互补拙、不断探究,实现了“个人情感”和“语文素养”的双赢。

二、在听说读写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雨的诉说》一课,我设置了四个主题:

1.倾听雨的足音。(鼓励学生独自一人,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

2.感受雨的诗意。(学生在悠扬的笛声中,诵读编辑的雨的诗集,感受诗人眼中充满诗情画意的雨。)

3.说说雨的功过。(指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讲述雨的别样情形,认识大自然中雨的变化无穷。)

4.书写雨的情怀。(抓住雨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比较简洁的活动中完成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目标。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互为推动的,而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三、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背起行囊走四方》一课中,我以“家乡风景独好”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活动:

1.合阳是我的骄傲。(鼓励学生查阅地方志,走访老人,实地游历考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

2.我是家乡小智士。(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家乡风物志》,交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开发旅游的资源。)

3.请你跟我游合阳。(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点做一份图文并茂的旅游指南,在班里模拟当导游,带领大家“神游合阳”。)

以上活动的开展,鼓动学生走出书斋,畅游家乡。他们不仅强健了体魄,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对书本知识进行了实地验证,获得了真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乐趣,在随后的写作中素材自然广泛了许多。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搜寻戏曲知识,资料内容包括:角色行当、脸谱知识、主要剧种等,结果学生很快打印了资料并下载一些名段,看起来内容相当丰富,但学生对戏曲的起源历史包括现在的困境并没有任何的体会,仅仅是照本宣科。有鉴于此,我以家乡剧种提线木偶为例,鼓励学生不要拘囿于书本,创新思维,分组活动。一周之后的展示会上,历史组以ppt形式展示了提线木偶的起源和发展;影视组不但截取了提线木偶的精彩视频,并且用数码摄像机拍下洽川戏曲爱好者的现场表演,以短片的形式介绍了提线木偶;新闻组则是写了调查报告,谈及社会的发展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提线木偶的冲击,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整个活动的展示过程亮点纷呈,各小组大显身手,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家乡戏曲大看台”在学生们的倾情投入中盛装登场。他们不仅学会了利用网络搜寻资料,而且能够选择性地对资料进行剪辑整理。同时,保护传承家乡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潜滋暗长。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备受关注。我们要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