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学生学到什么和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应放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初三历史教学,面对中考,更应该注意有效性。如何做到有效呢,我将自己这几年初三历史教学的做法归纳如下:一、教学过程——整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名指挥者。如何做好指挥者,就是在设计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在对整节课的整体把握上。初三历史教学,必须把握一个“本”,这个“本”就是历史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指南》。教学过程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指南》的要求来制订,尤其突出中考说明对每一考点做出的不同层次要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知识点应该是不同层次要求的体现而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教师对整节课内容的知识点,尤其重难点的理解,在整体性中突出有效性。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全面把握本节课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二、课堂讲解——连续性

在对课堂内容的讲解中应重视讲解的连续性。历史事件之间都具有因果联系,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历史事件,不同国家不同历史事件都具有连续性和复杂的因果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和因果联系,这也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连续性的讲解中应把握两条线:第一条线是事物之间表面的连续性,但更重要的是第二条线,是事物之间本质的连续性。第二条线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初三学生应在大脑中形成两条线:一条是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一条是世界历史的连续性。同时,这两条线之间在某个特定时期存在着连续性。总之,连续性就像一根绳子,把所有历史事件串起来,也便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本身和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必然联系。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课堂探究——拓展性

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点的拓展和学生能力的拓展。知识点的拓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点在横向的拓展,另一方面是知识点在纵向的拓展。所谓知识点横向的拓展,就是以某一个知识点为坐标,观察同时期的中国和世界历史。而纵向发展是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时间轴上的扩展,探究之前或之后历史的关联性。学生能力的拓展是让学生由历史事件或中外不同的历史事件中学会归纳和总结不同点与相同点,进而得到启发,真正达到“学史使人明智”。总之,课堂探究的拓展对学生的内在素质的提高和情感、价值观的提高是具有很强的作用。

以上是自己几年来从事初三历史教学的做法和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知教学永远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探索,才会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进而获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