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永恒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将时事政治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弥补思想品德教材上案例的滞后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情感,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那么,如何将时政元素与思想品德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发展呢?一、利用时政热点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如何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鲜时事热点做开场白,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更主要的是它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课堂导入时,如果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如本人在2013年优课比赛《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一课,导入环节运用湖南桑植学生上学困难的新闻视频《天梯求学路》及相关图片,然后请学生们就这一新闻谈自己的看法、感想。学生深有感触,由桑植学生说到自己,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旨。

二、利用时政热点展开讨论,落实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时政热点,抓住热点所代表的社会发展方向和潮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发挥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就能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如在教学《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课中“勇敢捍卫祖国尊严”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这两个知识点时,分别以中日钓鱼岛之争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引出部分学者的观点“孔子儒学魅力无限,当代中国应全面回归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为例,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辨别是非,从而明白正确的行为做法。

三、 利用时政热点进行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综观各地中考试卷不难发现, 思想品德考试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时代性。试题密切联系国家和社会的重大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2014年南通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16题第1问,就以节俭这一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来考查学生。思想品德非常注重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学生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记忆理论,而是用来为实践服务。教师教学时把时政热点引入课堂,引导分析时政热点所反映的思想品德观点和理论以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学会合作》后,在课堂检测环节可以引用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的材料,总结这两项奖项共同点:多人在同一领域共同研究,在研究中曾失败多次,但从不放弃,不断激发新的思维。设置了以下问题:(1)青少年学生在向科学家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明白了哪些道理?(2)对“社会竞争很激烈,竞争意识不可缺”、“竞争把人来驱动,合作双赢促成功”这两个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这些设问不仅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中考总复习时,适当地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设置相关题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学以致用。

无论是平时思想品德教学中时政热点的运用,还是中考前时政热点的专题复习,都能既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思想的升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然,运用时事政治不能盲目,必须有的放矢,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