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认为我本人并不聪明,但是从事教学和科研30年来,我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们和行业朋友以及广大校友们的多方理解、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我的家人,他们几十年来无私的奉献和全心的支持,才得以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以及管理工作当中。我要感谢你给了我一次表达我内心感恩情感的机会,而常怀感恩之心让我认为自己很幸福。”采访伊始,王学川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一、乐教敬业培育天下桃李

“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事教育工作30年中,这句话一直是王学川教授的座佑铭。他始终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乐教,无私奉献,辛勤培育人才。在教学手段及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中,他悉心钻研,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他的很多学生在评价他的讲课模式时,一致认为那是“枯燥与享受的生动结合”。他通过实物展示、穿插图例,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化解皮革课程固有的枯燥性、乏味性,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他主讲的课程获得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从教30年的专业教师,王学川深感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皮革科研技术接班人至关重要,因此,在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方面花费极大精力。从教30年来所指导和培养的本科生近800名。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已培养了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国内皮革工程领域内的新生力量。2009年10月,他指导的博士生任龙芳等参加了首次在我国举办的被誉为“世界皮革科技奥运会”世界皮革化学家和工艺师大会(IULTCS),本届大会将唯一的“皮革奥运金牌”的“优秀青年皮革工艺师”大奖授予给了任龙芳博士,为我国皮革科技工作者争了光,显出了我国皮革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任龙芳留校任教后,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和陕西省科技新星等荣誉。

二、学者人生抒写科研情怀

多年的集体科研生活熏陶,使他深深地认识到科研团队集体协作的重要性,他组建了“合成革与皮革绿色化学品研究所”,就皮革清洁技术、皮革化学品的合成和皮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他们以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有效结合为目标,通过加强团队合作,重视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陕西省教学成果2项以及多项厅局级奖励。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高技术863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和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专业科技图书4部,组织编写了在皮革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皮革加工技术丛书》,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0余件,授权30余件。在本行业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被SCI、EI和ISTP等检索60余篇次。王学川已经成长为国内皮革化学与工程界内的著名教授专家,取得了斐然的学术成就。

三、堪当责任用热情浇灌事业之花

王学川曾经骄傲地自称:“我是一名皮革人!”在他的人生岁月里,数十年的经验积淀与磨砺,成就了他干一行爱一行,勇担责任,义无反顾的执着与奋斗。2006年,王学川时任陕西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院长,适逢学校校址由咸阳新迁西安,由于学校资金紧张,学院的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实验室建设对促进教学科研非常重要,可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却又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们的面前。建与不建?放弃或是承担?在这个很多旁人看来无法破解的“两难问题”上,王学川带领的学院领导班子没有丝豪犹豫,利用人脉资源和行业影响,率先采用“吸资引智”、联合共建、挂牌宣传、合作发展等方式,先后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公司,共建立了“资环学院-美国劳恩思坦毛皮试验中心”、“资环学院-优尼特科皮革检测中心”、“资环学院-淄博宝恩皮革展室”、“资环学院-德美皮革工艺实验室”、“资环学院-海宁上元报告厅”等工程中心、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全国一流重点实验室”。这些科研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科研环境,最终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此外,王学川还和学院班子成员一道成功地争取到美国Lowenstein、Clairiant、德国BASF、Lanxess以及北京泛博、四川德赛尔、河北普煜等国内外企业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设立各类发展基金、科研基金以及学生奖学金,为皮革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资助与扶持。在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科技委的委员和民盟陕西省高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时,他在陕西省政协和西安未央区政协提出了《有关改善未央大学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等提案,均被获准立案,多次参加省政协科技委的知识产权调研并组织学校调研活动。2012年被评为“民盟陕西省先进工作者”,民盟陕西科技大学总支被评为2013年民盟陕西省基层组织先进单位。

“一路走来,感谢老师们、同事们、朋友们和各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常新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的张铭让教授和石碧院士,他们对我无私的帮助和真诚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也感谢我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安排我在我校的皮革工程学院(现在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和科技处从事了十余年的管理工作。教育事业可以说是我一生最主要的事业。尽管有很多的机会到外资、民营和其他更高层次的学校工作,但是出于对培养我原西北轻工业学院、现在的陕西科技大学的深厚感情,我还是留在本校,也有意继续能为我校的发展作出努力。”灯火相传,身教胜过言教,王学川教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师德与专业书写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