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重视不重视德育、善不善于抓好德育,是衡量一个好校长、好教师的首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来陕视察重要讲话专门强调:“抓教育发展,有一条必须始终把握好,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做好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直以来,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紧抓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关键环节,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形成了一些特色和品牌。但客观地讲,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抽象,内容过于空泛、僵化,一些校长、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强,多流于形式,加之社会转型、文化价值多元的冲击,严重削弱了德育的成效,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使得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中小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德育既是塑造灵魂的事业,也是学生一生健康成长的奠基工程。校长队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骨干,更是抓德育工作的带头人。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选用一个善于抓德育的校长,就能形成全校重视德育、全员育人的环境,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培育一批英才。因此,尽管学校工作头绪很多,但作为校长始终不要忘了德育这个根本任务,无论是制定政策、投入经费、健全制度,还是安排课程、组织教学、业绩考核,都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考虑在前,像抓教学、抓建设项目一样,亲力亲为,确保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到实处,决不能让德育的重要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汇报中。

一、抓好德育工作内容体系建设

我国是一个重视修德养心的国家,德育是每个时代都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孔子就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但时代不同,德育的内容和载体也要因时因地而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全省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更是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等活动,精心组织实施,迅速掀起了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当前,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统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不但十分贴切,而且富有时代特点。各地各校要以核心价值观为纲,结合开展“新要求 大实践”“三爱三节”等主题活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重点,建立和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并主动融入教育管理全过程,贯穿思想道德建设各方面,使学校成为中小学生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健康成长成才的主阵地。

我们陕西是文化大省,也是革命老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是开展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最大优势。总书记这次来陕西,专门强调文化自信,并且举了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班超平定西域、玄奘西行等四个与陕西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故事,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地域特色鲜明、原汁原味、广为流传的文化和革命遗产。各地各校要充分挖掘利用好这些优势和宝贵资源,并作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富有时代气息、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德育校本课程和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和充实德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提升思想品德,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抓好德育载体和方法创新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把握规律确定主题、明确载体、创新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宝鸡市2014年启动“德润宝鸡·书香陈仓”中小学德育行动,以“书香养德”“真情润德”“仪式育德”等六大载体,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德育工作方案,很多学校都结合实际开展了富有特点的德育主题活动。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现场学习,重点要在德育“接地气”上转观念、下功夫,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创新德育载体和方法,把“空泛不实”的德育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生活化德育,把“轰轰烈烈”的德育转化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把“高高在上”的德育转化为身体力行触手可及的德育。

要“把握规律、因材施教”。要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坚持遵循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抓住“激励”“引导”“感染”“熏陶”四个关键词做文章,善于把大道理、成体系的道理分解成贴近学生心灵的小道理,使学生们在“看不见的教育”中受到感染、融入内心,增强认知认同,成为良好品德。人们常讲“育德先育心”。心灵是德育之根,不能进入心灵的德育必然是肤浅的,也是低效的。中小学德育要善于从小处着眼,从学习和生活细节入手,从讲故事、看演出、谈时事、说心思等做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德育真正回归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扎下根来。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表面化和随意性。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灵教育和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问题、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要“以生为本、变被动为主动”。在德育内容设计上,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把德育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联系起来,通过开展自主参与和情感体验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思想品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中巩固道德认识,在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中快乐成长,真正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人。

要“融情于德、寓教于境”。要深入挖掘德育的情感要素,赋予德育真情实感,让德育有人情味,易于接受。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德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之中,赋予学校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次交往、每一次对话教育的意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说话,每一个活动都育人。

要“知行合一、融入社会”。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学雷锋活动等适合他们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了解社会,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小学生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要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文明礼貌、互助互让、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养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不说谎、不作弊,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敬畏生命,从小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树了一些典型,但总体上做得还很不够。今年开始,各级教育部门都要在包括德育在内的各项工作中,抓典型、树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在座各位校长,回去之后,首先能结合各地各校特色,在特色德育和活动开展方面创品牌、出经验、走在前,为全省树典型活动带好头、作贡献。

三、抓好教师德育能力建设

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也是确保德育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从字面上来理解,我认为教育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件是教,给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学会做事;另一件是育,对学生加以培养,让他们学会做人。我们常说,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做事,也才有可能做好事、做大事。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作为校长,一定要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德育指导、提高德育评价权重等方式,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全面育人观、全方位育人观、全过程育人观,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坚决防止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确保教书必先育人。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学习、加强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的言行,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德育的化身,自觉用深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发挥育人作用。

目前我们在教师职业道德和德育能力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学校和教师打骂、体罚、侮辱、甚至侵害学生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两天发生在我省的安康教师体罚学生事件,被媒体曝光后,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也带来了严重损害,更何谈德育呢?还有近年发生的绿领巾事件,等等,都暴露出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隐患。各地各校要引以为戒,对照检查,吸取教训,无论是对专业教师,还是管理教师、生活教师,甚至学校的安保、厨师等工勤人员,都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真正让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班主任和德育干部队伍建设,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好、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从事这些工作,确保德育中坚力量发挥好示范作用。

德育工作事关国家未来,事关学生成长成才。做好德育工作既是光荣的使命,也是神圣的职责。希望大家培训结束返岗后,坚持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因校制宜地加强研修成果的应用,完善好德育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提升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贡献更多智慧和创新。

(本文系李兴旺同志2015年4月2日在全省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培训班结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