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开启学生研读文本、探究创新的智慧大门以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呢?一、鼓励质疑问难,铸就创新品格

利用已有的知识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激发思考与探索,这是一个不断动脑、不断创新的反复循环的思维过程。因此,我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深入探究,进行发散性思维,并积极地肯定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中肯地评估问题的质量,让学生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体验创造的乐趣及文本的艺术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同桌、四人小组、大组交流等形式组织学生交流、释疑、筛选各自的提问,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围绕各小组意见,依据教材特点精心确立学习目标,以学生实践为主,有重点、分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于学生的自主、合作中注重创新品格的铸就。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学生思维始终呈活跃状态,在与文本的撞击,与老师的撞击,以及生生之间的互相撞击中,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在不经意中体验新理念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二、打破传统定势,训练灵活思维

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与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创造力。课堂中,我更多地讲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而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权交给学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多元化阅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使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并用,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动与多向,见解的独特;还通过“找异点”辩论赛等形式,激励学生挑战名家、名人。在层层深入的求异、批判思维训练中,在仔细的阅读、扎实的分析和周密的论证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展露,一种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亦水到渠成。

三、驰骋丰富合理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思维的最佳表征。运用得当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化,长期坚持可以发展创新思维。阅读中的想象是一种辐射思维,有利于思维的成熟、发展、突破和创新。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观察入手,进而分析,再进入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适当点拨,巧设思维空间,引发学生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性想象转化。首先,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其次,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再次,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表象重组”,形成想象的能力。如根据有些课文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或设置疑问,或引导想象,或启迪再创造,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当然,要使想象合情合理,必须有的放矢,必须依靠严谨细致的分析,理解性阅读、全面深刻性阅读,在阅读的深化中,在思维的升华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在纵横拓展中进行迁移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如果说,质疑、求异、想象是创新阅读的捷径,那么铺就这条“捷径”基石或轨道的,只能是拓展。因此,我极力倡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浏览书籍报刊,筛选搜集相关信息,在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后,纵横拓展,进行迁移创新:或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进行阅读、作文,如不同作家的比较、同类型课文的对比、不同类别课文的比较;或教师推荐相关作品,学生自由交流阅读体会;或按定向目标由学生设计自测题后分层交流完成,以便学以致用,丰富课外知识储量,发挥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