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是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近年来鼎力开辟的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新教研途径。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从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等方面深入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校本研修”操作策略,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肥沃之壤。

一、电子备课与研修相结合,形成校本研修动力

为了使常规备课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借助校本研修对教师备课的环节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八环”备课模式,加大了平行备课的力度,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电子备课的力量,简化备课繁琐的书写,提升备课应用力度。同时,对电子备课的操作要旨、平行备课的方式方法等进行全面培训。要求语文和数学教师把电子备课与平行研修紧密结合起来,参考学校提出的学科教学理念,结合任教学段的教学模式和平时教学风格,自主研修,为自己定位教学特色的切入点,借助课堂教学,在不断实践验证中逐步创设出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研修反复打磨,如今教师对电子备课不再畏难,不再认为是负担了,备课和上课的结合更紧密了,效果愈来愈明显。形成了校本研修的首要动力。

二、课题研究有效进行,激活了校本研修生命力

我校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数学组的课题研究精品课研磨活动,从独立备课、集体改课、自行研磨到精品课研磨,执教教师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调整设计,精心制作课件,凸显了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进一步验证课题操作策略的实效性,同时践行了新课标精神。语文组打造的“校本研修下的课题促进模式”研磨与研评活动,由磨课、评课、改课三大版块组成。尤其是评课,教师们从亮点、问题、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评定,所有听课教师按照课堂观察量表,教研主力军依据分量表,针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阅读策略分学段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其做出正确评价。这种评价不限于一人一事,立足课题,从新课标理念出发,审视课堂教学行为所展示的在校本研修中所形成的新的教育思想及教学观念,在评价过程中施教者与听课者享有平等权利。在听评课中反思,既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又可以与不同意见平等交流;既可阐述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初衷,又可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对教学活动的修改意见。通过同行互动探讨,博采众长进行反思研修以磨促学、以研促教,激发了教师落实教学的积极性,创设出了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从而真正使执教教师或参与交流教师获取更多的信息,形成了一定研修模式,进一步激活了校本研修生命力,加快了教师成长节奏。

三、成才式特色教师培养,提升了校本研修活力

语文、数学教研主力军队伍的成立与打造是我们以校本研修为契机,新推出的成才式特色教师培养的又一举措。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对全体教师“有效教学目标的落实”——定标、调标、试标、测标、论标中的“定标”和“调标”进行了培训,对《课堂观察总量表》及《阅读教学“读”的观察记录表》、《教师课堂有效提问观察记录表》、《学生课堂有效参与的观察记录表》等分量表进行了详尽地解读和应用知识培训。由教研主力军牵头承担学校大型校本研修交流、课题研究任务,以此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充分发挥教研主力军的引领作用。这一举措的推出给教师创设了教研联合体平台,培养出了一批特色教师,一枝枝独特的红杏从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挖掘各种资源,促进科研特色教师的成长,通过独立备课、集体改课、自行研磨、精品课研磨,积极改进教学,以课标为准绳,调整设计,精心制作课件,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进一步验证课题操作策略的实效性,充分展现学科教学特色。为课题研究的扎实落实起到了引领作用。成才式特色教师的脱颖而出,提升了校本研修活力,成为我校校本本研修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方沃土,驻足校本研修这方沃土,每位教师都在成长、在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的教师有心扎根于这片沃土,一定还会在研修中发现新价值,创制出自己的“赛场”,打造新的成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