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各大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普遍开设了古代汉语课,但其教学模式却完全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未考虑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不能满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需要。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古代汉语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必须有自己的特点,紧紧围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设置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性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服务。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的文科专业普遍开设了古代汉语课,作为一门培养阅读文言能力的工具课,它涵盖了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代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一步步推进,着眼点都集中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及如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上。在关注这些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古代汉语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即不同专业开设的古代汉语课,内容上应有所不同。新时代的古代汉语教学在面向不同专业时,应在教学内容上作出调整和更新,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时代的发展需要。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空缺,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探索其适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现有古代汉语教学存在空缺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很多高校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模式直接照搬过来,运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是两个专业的古代汉语课选用同样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完全一致。这种做法看似没有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但深入探究起来就会发现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空缺,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理论知识仅是第一步,还有第二步,即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用于指导其对外汉语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古代汉语的教学是不完整的,现有教学模式仅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教学任务,第二阶段的教学任务是空白的。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古代汉语学科的发展,还不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古代汉语教学模式现有空缺产生的原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存在空缺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产生、发展的历程是有一定关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的前身是对外汉语专业,它是教育部在全国设立的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1981年,对外汉语专业率先在全国招收了第一届本科学生。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文化和外语知识、技能,并掌握一定语言教学理论、技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及从事外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专门人才。2013年教育部将各大高校原有本科“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统一整合称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无论从专业建设还是从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很不成熟,目前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一般都是以原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或外语专业为依托,借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或英语专业的原有师资,增设其他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绝大多数语言、文学类课程都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致,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纲要等,由于课程名称相同,所以很多院校直接把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语言、文学类课程授课模式直接照搬照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仅是古代汉语课,其他各类语言类课程也一样,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没有作区分。

古代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任何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都是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绝不应完全一致。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则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上侧重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可以说它的要求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更高。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绝不能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完全相同,应立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内容的安排,再到教学方法的实施,最后到教学评价体系的考核都应作出相应调整和更新。

1.教学目标

虽然国内各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全相同,但主要的培养方向是一致的,即培养具有熟练的,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应不仅具备相应的汉语言文化知识,还需具备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应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应在此基础上有更深层的教学目标,即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把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话,那么教学内容的讲授上就要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所区别。其教学内容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古代汉语本体知识的传授;二是语言分析和语言教学能力。从目前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现状看,本体知识的传授已基本完成,而第二方面的教学内容则属于空缺状态,所以对语言分析和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急需完成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汉语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并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

3.教学方法

以往的古代汉语课侧重理论教学,实践内容很少,要想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就应该在教学时增加实践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讲解后,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语言现象,解答语言问题,指导教学实践。

(1)充分运用网络电子古籍查询系统

古代汉语是文言语言,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古代文献典籍,其课程的可操作性、实践性一直是令古代汉语教师头疼的问题。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充分利用各大网站的电子资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比如,网络上已出现《广韵》电子查询系统,那么在讲授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查阅《广韵》。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查阅古籍,了解古书注解方面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将音韵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2)在“读”、“背”、“译”的基础上增加“听”、“写”

以往古代汉语常见的教学流程就是先读,读完翻译,翻译完再背诵。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并且也没有体现出应用性,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听”、“写”环节,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听”,不是听教师读,而是在课堂上将与教学相关的戏曲内容穿插进来,如京戏《卧龙吊孝》中诸葛亮唱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公既死亮虽生无弓之箭”。这个句子中“既”的用法就是古代汉语第一册书中时间副词一节讲的“已经”的含义。通过对戏曲内容的穿插,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对所学理论知识点进行巩固,还能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而这正是汉语国际教学专业文化教学的目标,这样,就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写”指的是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文言文章,比如文言自传等。这样“读”“译”“背”“听”“写”就融为一体,多感官刺激,多方位练习。

(3)在“共时”的基础上,侧重“历时”

目前的古代汉语教学在时空维度上呈现单一化、平面化的特点,必须打破这一局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语言教学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共时”平面的基础上,侧重对“历时”平面的考查,注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三者之间的继承性。这样就解决了古代汉语和当下社会脱节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汉语的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用所学理论指导对外汉语的教学。

(4)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要想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必须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这可以通过建立实践基地的方式解决。当然如果实践基地是教学基地就最好不过了,不过即使学生无法教学,那也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建立其他实践基地。比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面存有很多古代器皿,器皿上有很多的古文字,讲完“六书”理论后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这些汉字。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当一天的博物馆讲解员,讲解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认知古汉字,还能增加传统文化知识,更锻炼了其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评价多样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的同时,以往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就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弊端,闭卷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却无法反映应用的能力和教学的能力,更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所以教学评价应以多样化为原则,让学生提交一份调查报告、给留学生讲一节课等都可以。

古代汉语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一门传统的课程,如何与时俱进,适应当今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更应有自己的特色,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问题及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6).

[2]张道升.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J].焦作大学学报,2013,(3).

[3]王丽,朱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教学探讨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