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体育融合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缺乏认识;社会排斥;体育设施匮乏以及经济基础薄弱是影响他们与城市体育融合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完善政策、法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体育公共设施的均等化以及营造平等、和谐的城市体育文化氛围。为进一步改善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状况,实现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融合及与城市体育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化 新生代农民工 体育融合

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课题(1208)。

前言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体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产物,是无法回到农村,也难以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半城市化状态”。随着老一代农民工的“解甲归田”,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喷涌而出”。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并明确指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1],传递了国家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9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占46.6%[2]。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社会基础。在城市体育中,因为他们被“边缘化”,成为城市全民健身开展的瓶颈。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颁布,新生代农民工能否与城市体育融合是全民健身实施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难点和重点。西安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城市,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研究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与城市体育的融合状况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011年5月西安市服务业、建筑业、餐饮业以及商业的600名农民工(1980年出生以后)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查阅了有关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等领域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要求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8份,问卷回收率为94.7%,问卷有效问卷532份,有效率为93.7%。

(3)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

1.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体育融合的影响因素

(1)缺乏认识

通过调查,西安市42.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到体育的健身功能,但是仅有8.9%的人认识到体育特有的沟通、包容、整合社会的功能。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其内容丰富,参与门槛较低,有天然的亲和力,具有任何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广泛社会参与性。它为农民工和市民之间的交往提供支撑点,他们进入城市中的社会组织,就是进入了以体育为载体的城市社会网络。通过体育参与,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搭建平台。

(2)社会的排斥

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仅占6.3%;初中占47.4%;高中占33.1%;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3.2%。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将进城务工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更希望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往往只对本地居民免费开放,并没有将农民工纳入到开放的群体中。城市社会对农民工所形成的经济、制度、社会组织以及地域空间等强大的社会排斥力,限制了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以平等、自主的身份参与城市体育。

(3)体育设施的严重匮乏

体育公共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实施对体育设施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的进一步推进,社区体育设施迅速普及,并相继投入使用。但随着农民工进程数量的增多和城市生活区域的聚集化和郊区化,公共体育设施的均衡化和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有74.8%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附近体育健身场所“非常缺乏”和“缺乏”,仅有2.1%的人认为体育设施“充裕”。可见,西安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程度不够,农民工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体育设施仍旧是一个梦,使农民工体育成为体育盲区,成为城市体育的边缘人群。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是制约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体育融合的突出问题。

(4)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消费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相关农民工政策的出台。近年来,西安市农民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与城市在岗职工工资差距较大。2014年2月20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办公室主任杨志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到2013年底,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2609元。调查显示: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在1000-2000元/月占28.8%;有52.3%的农民工收入在2000-3000元/月;每月3000元以上的仅占18.9%。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中有82.5%的人参与体育消费,每月用于体育消费在10元以下的占15.1%;10-20元的占32.3%;21-30元的占总人数的30.7%,在30元以上的占21.9%。体育消费多用于购买体育器材、运动服和投机性的体育彩票。受经济条件制约,社会所提供的以“花钱买健康”的形式出现的活动场所让他们望而止步,开放性健身场所、免费健身设施是他们的首要选择。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他们缺乏与城市体育融合的必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融合的重要障碍。

2.对策研究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维护农民工的体育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问题逐渐显性化,尤其是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入问题,成为政府、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意见》等文件,但在农民工体育政策上没有明确的文件。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出:“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3]。由于农民工处于城市与农村双重边缘化状态,既享受不了农村的体育公共设施,又不能与西安市居民享有同等的体育权益。政府应根据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一些可行的政策,将农民工体育纳入到全民健身的指导纲要中,明确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权益,并积极推动农民工与所在社区的体育融合,只有增加其开放性和包容度才能让城市人口众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体育生活。

(2)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4]。目前,农民工居住地和户籍地的位置错位,以户籍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使他们对一些基本权利不敢奢望,是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的一道围墙。缺乏场地设施、缺乏组织管理等,使得农民工的体育权益被忽视,他们甚至遗忘了自身的体育权益。西安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西安城区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和与户籍脱钩并行,有序实现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市民化,使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他们参与城市体育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

(3)推进城乡体育设施的均等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5]。西安市政府应根据农民工的特殊性,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将农民工体育服务纳入到公共服务的范畴,市民享有的体育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同等条件下也向农民工开放,弥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西安市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体育公共设施,是实现农民工体育与城市体育融合的必然要求。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平等、和谐的城市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为广大农民工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可融式空间,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使他们走出彼此隔离的狭小生活空间,摆脱孤独感,建立友好、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其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体育价值本身。“组织是农民工体育顺利开展的平台和载体,农民工体育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和参与程度,反映他们融入城市体育的水平”[6]。西安市相关部门、企业应加大宣传,以地域为纽带建立农民工工会。以农民工工会为依托,组织社会、企业、社区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平等、和谐的城市体育文化氛围,使他们融入到城市体育中,建立起与城市居民相融合的生活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1/31/content_1524372.htm.

[2]国家统计局. 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EB/OL].http://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4]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jrzg/2014-01/19/content_

2570454.htm.

[5]董克伟.农民工“入市”需多方合力推动[N].中国改革报,2012,2(13):11.

[6]张文宽.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体育的困境与消解[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28):5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