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包括人文素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发展外语教师能力素质路径有提高教师自身发展意识、重视教师职后发展问题等。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 能力素质 发展路径

近年来,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受到了外语专业人员的关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基于自身能力素质而产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如何理解教师能力素质

基于Spencer的教师能力素质定义[1](P586-589),可将教师能力素质定义为“能将表现优秀教师与表现平平教师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能力,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教学和专业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能力素质——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与一般绩效的个人能力素质”[2](P100)。

理解了教师能力素质定义,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问题。此时,分析高校外语教师的工作特点成为研究前提。我国的外语教学涉及范围大、影响面广。然而,目前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队伍饱受争议。批判的声音主要指向这几方面:高校外语教师普遍年纪较轻、学历偏低、职前培训不足、教学缺乏相关理论支撑、对教学对象和自身发展缺少深入思考和研究等。外语教师的工作特殊性体现在其传授的知识内容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本身是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载体。这就使得外语教师的能力素质研究更为复杂。本文针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研究试图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内涵

高校外语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发展包含了多层面的内容。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综合化的教学能力和积极创新的研究精神。

1.人文素质

教师的教学过程涉及到本人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教师的行为、精神面貌、个人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意识薄弱不仅难以维持职业操守,更会出现学术失范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前提,形成高度敬业精神、饱满的教学热情、积极的科研学习态度,全面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素质的发展。

2.知识结构

外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语言,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本位性知识功底。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要引入社会、文化知识,那么相关学科知识也应成为学习理解的重要知识内容。学科教学知识是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促进因素,是值得外语教师关注的知识领域。教师自身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产生教学效果的过程受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合理并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①本位性知识:本位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实体部分[3](P100),即外语教师要具备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②相关学科知识:外语教师要学习与语言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扩大自身理论知识范围,培养相关学科教学技能,使自身实现语言教学技能为基础的综合化发展。③学科教学知识:我国学者王政,任京民指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是一个囊括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性知识等新的知识形式,它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对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分解、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的新的认识,获得一种新的认识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建构动态的和灵活开放的教育思维方式,实现最佳教学效果[4](P29-32)。④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整合,是一种能力知识,具有缄默性。实践性知识来源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是教师个体独特的、自身教学现场形成的、抽象的、不确定性的但对教学活动有用的知识体。⑤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血液。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呈现提供多样化选择。

3.教学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申继亮、王凯荣指出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5](P132)。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展开论述。①语言能力:合格的外语教师首先要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技能熟练。同时要掌握语音、语法、语篇、语用各方面知识,熟悉语言学、测试学、二语习得等理论。②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清楚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将本次教学内容与已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方法和活动是否与教学目的匹配,是否对应学生水平。③课堂组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机会并给出正确评价。针对不同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表达出对学生所能取得学习成就的期望,建立课堂行为标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活动。④教学创新、评估及反思能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特别的教学活动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或者批判性的思考,使课堂指导效率最大化并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计划的有效性。

4.科研能力

重视科学研究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外语教师在面对科学研究时,往往会觉得时间不足,没有方向,不懂方法。在教学中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在本质上理解外语教学本身,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只教不研,难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教师只有把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新的反思和总结,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发展路径

1.培养教师自身发展意识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是尽管许多教师具有英语语言学或英美文学的硕士学位,但在学位攻读过程中的研究面较窄。有一些知名院校给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开设了系统全面的教学法课程,但高校教师队伍中能投入其中进行研习的人数相当少。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个人发展的源动力还在自身,发展意识的加强刻不容缓。教师要深刻反思在自身发展问题上的态度,重视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内涵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关注自身人文素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增强科研意识。

2.重视教师职后发展问题

周燕提出我国高校应建立一个能够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促进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制度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变目前对高校教师重管理、轻培养的机构理念,把制定高校教师发展规划和制度保证与教师发展的职业标准和职称评定体系结合起来[6](P45)。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发展与发展条件缺失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对处于西北地区又非国家重点院校的教师而言,师资培训机会少之又少。然而,良好的职后培训是教师发展的必要因素。教师自我发展主要通过自己攻读更高学位、短期的暑期研修班、长期的国内访问学者和国外进修来实现。仅依赖这几种模式,整个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实难解决。在缺乏上述机会时,教师发展就要基于现有条件,设置相应的培训计划。经作者归纳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可划分为新进教师(处于教学知识、教学经验积累阶段)和教学熟练教师(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并可进行教学研究的阶段)。以5年为一个节点,5年以内的教师处于认知和经验积累阶段,5年以后才有可能基于前期积累分析探讨教学研究问题。

结语

在特殊国情下,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发展需要教育部门、院系主管部门及教师自己共同重视和努力。在可实现的发展条件下,形成分阶段、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合理的发展平台,以自身积极的发展态度投入其中,最终获得自身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

[2]任伟宁,王颖.试论地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发展体系的建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1).

[3]李鲁平.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自我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王政,任京民.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养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3).

[5]王桂林.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3,(3).

[6]周燕.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