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不同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我们也知道每个人的先天禀赋有着巨大差异,但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总会提出相同的要求,按照相同的标准评价学生。个性天赋的多样与评价标准的单一,必然造成多数学生都是评价的失败者,这样的评价失败导致学生厌校厌学、没有兴趣、缺乏自信、失去个性。持续不断的单一评价标准的竞争选拔,最终使绝大多数学生带着失败的心理包袱走向社会,影响了终生的成才和成功。这种现象无疑是我国基础教育众多弊端的根源,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这样的教育弊端,多年来众多学者和实践者乃至社会各界都有呼吁,但现实的状况是应试的独木桥越走越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日趋激烈的竞争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相反矛盾越来越突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找到问题的关键——评价,抓住评价的“牛鼻子”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破解我国基础教育“走向失败”的悖论,必须回到导致失败制度的根本进行思考。我国基础教育基于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标准,导致多数学生的失败成为一种必然。解决“制造失败”的评价问题,必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增值或进步的评价范式,评价的类型越多,每一个人获得好的评价的可能性就必然越大,评价越关注进步量,越能够给更多学生信心、激发向上的力量。

如果我们将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样的标准,就会发现,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可能从“失败者”变成成功者,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都会得到提高,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就成为可能。改革评价制度,实现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这是面向全体发展的关键所在。成功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在这里。

在评价和激励的关系上,一般认为如果评价的结论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评价就可能成为促进个人发展的激励力量,如果评价的结论经过努力是无法解决或无法改变的,这样的评价就会导致人们放弃努力,评价就起不到激励作用。我国学校现行评价更多是基于绝对量的评价,多数时候比较的是“海拔高度”而不是“生长高度”。学生的先天差异是显著的,在这样的比较中,优势的学生不努力也可以保持优势地位,弱势的学生怎样努力也难以超越别人,必然导致领先的学生失去评价的激励意义,弱势的学生在多次评价后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就可能放弃努力。

毫无疑问,“多元评价”、“增值评价”是破解基础教育难题、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也是落实人人成才、个个成功的关键。但在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操作机制,这样的评价思想往往难以落地,同时急功近利的追求成绩也会导致教育者难以静下心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一所学校而言,没有外部评价环境的改变,仅仅学校改变就会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

户县惠安中学作为一所农村高中,面对这样的压力,试图找到破解评价困局的钥匙,事实上,他们的探索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解决困境的希望。该校实施的“321”的评价体系,应该算做一个评价改革比较成功的案例。这样的评价改革充分体现了多元性和增值性的原则:建立多样的评价类型为更多学生获得好的评价提供可能;关注增量、关注进步,以进步量为评价准则,激励学生充分发展。

“321评价”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样成才、人人成才的激励体系。“班级30最”从30个方面评价学生,涵盖了多数学生的多数方面,使得每个人得到肯定性评价的“人人成功”成为一种可能。“最”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舞台。人人经过努力都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就能够营造面向全体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年级20佳”同样是多元的评价标准,只要大家认可的优异都可以入选,这样的比例构成“身边的榜样”,能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可以得到大家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又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样的榜样引领作用最为显著。

“校园10佳”实际是校园“学生明星”的评选,几千人学校的“十佳”必然会成为学生中的“明星”,这些学生自己选出来的“偶像”就能够引领全校的风气,成为校园的航标。相对于学校树立的榜样有着更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性,体现了学生真实的精神向往。

“321”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梯次的激励机制,学生自荐、家长推荐、学校评审的机制,扎根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这些项目的设立和人选的推出过程,都体现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生成与协商,充分体现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的思想。虽然惠安中学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