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传》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道”不能离开“器”而存在,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的命题,即是说“器在道先”。如果说“立德树人”是教育之“道”,那么信息化就是教育之“器”。“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

发展现状:全省中小学校90%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51%的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2014年又建成了“陕西省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优质教育资源总数达80万条。

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加强统筹协同,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在网络环境、教学资源、系统平台、应用推进和公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学校90%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26%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全省中小学生机比和师机比分别达到15:1、5:1,76%的中小学校建成了计算机教室,51%的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校校连、班班通、人人用”在城市学校基本实现,在部分农村地区初步实现。2008年省教育厅就建成了陕西教育资源网,总量达到5000G,注册教师5.6万人。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建成了“陕西省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优质教育资源总数达80万条,涵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实现了面向一线教师的个性化主动推送服务。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省级教育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行,中小学学籍管理、学前教育综合管理和行政决策等重点业务系统已面向基层开展应用服务,教育基础数据库初具雏形,为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信息化教学应用逐步深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普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大幅提升,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应用成果和教学能手,对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还很缓慢,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与陕西建设教育强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差距很大,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和校长、教师的信息化观念还很落后,对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认识,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内在动力不强。二是城乡和校际之间在环境建设、应用水平、教师信息化素养等方面很不均衡,很多农村学校还不具备教学应用的基础环境,少数学校甚至是空白。很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还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仅仅满足板书或内容呈现电子化,仅仅是把传统的黑板变成了投影和幻灯片,远未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三是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处于自我发展、无序发展的状态,整体推进、持续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四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水平较低,与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奋斗目标:到2015年,城镇学校普通教室70%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农村学校普通教室30%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到2020年,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全部达到100%。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陕西实际,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体任务有六项:一是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到2015年,农村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应达到90%,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M;城镇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2M;到2020年,中小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0M。二是加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到2015年,农村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30%以上;城镇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学校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100%。三是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今年底,全面启动“陕西省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为全省20%的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开展应用活动;到2015年底,为全省60%的中小学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逐步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到2020年,完成所有教师、初中以上学生和家长开放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多元化应用。四是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按照“基本学科资源省级购置、地方特色资源市县研发、校本优质资源学校上传”的基本思路,多渠道、分层次加快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形成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五是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教育部和省上两级部署,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应用(即“两级部署、五级应用”)的建设思路,逐步整合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到2020年,建立起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六是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点。到2015年底,在试点的基础上打造10个智慧校园示范校,同时开展互动课堂、网络教研、协同备课等不同类型的试点培育工作,尽快形成各类信息化示范窗口校,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

核心任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应用成败的决定因素,抓好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在建设,核心在应用,重点在教师,难点在农村。结合我省实际,当前要重点做好的工作是: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育信息化行政体制机制。各地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6月前全面完成教育管理机构的标准化创建工作,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二要狠抓环境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宽带网络校校通和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摸清家底、制定方案、核算投入、逐步实施,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基础上,统筹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向信息化建设倾斜,同时采用“企业先期投入、学校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建设工作。基础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升级等费用,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予以支持。省上将从明年起,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初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建设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奖补。对于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建设工作的地区,可以使用“2014—2018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资金进行分期偿还。三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我省将按照“国家建设为主,省市建设为辅,县校主抓应用”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四要大力推动人人通平台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网络实名空间”是实现“班班通”和“人人通”的基本载体,也是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省教育厅已经建成了“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并在太白县和雁塔区开展了规模化应用试点,效果很好。五要积极实施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应用成败的决定因素,抓好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和电教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我省从今年起,计划每年培训20%的教师,市、县两级要制订区域培训计划,在部、省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本地化培训。六要大力开展信息化研究和试点工作,引领信息化科学有序发展。各试点单位要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完成试点任务,争取申报全省示范。省厅将在2015年开展试点巡视和评估,最终确立10个左右的示范点。七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省教育厅将出台省级信息与网络安全防护规范和相关制度,各地要在抓好落实的基础上,细化网络接入、机房管理、容灾备份、数据共享与使用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做好预案,确保数据与系统安全可靠。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和重要标志。没有信息化,现代化就无从谈起。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完成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现在只剩6年时间。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切实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