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众多教师和专家学者开始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建立在表象积累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的表象积累,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向、思考角度以及想象力和理解力。在这个背景下,众多教师和专家学者呼吁利用表象积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二者结合共同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开展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结合探讨,将从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以及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 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结合的可行性

(一) 表象积累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

表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一定程度来说,表象是与人类的思维能力直接挂钩的,表象积累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思维能力是抽象的,是建立在具体的形象上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思维能力就是人类主观的想象,只有通过客观具体的形象,才可以产生思维。可以说,如果没有表象,学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没有表象积累,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表象积累的升华。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进行想象和思考,也就能够加速表象的积累,提高表象积累的效率。也就是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表象积累的升华。换句话说,进行表象积累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充学生的想象空间,奠定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具体的形象、加深对表象的理解,从而加快表象积累的速度。总的来说,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具有共性和可行的。二者相互补足,互相促进,能够有效地进行结合,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二、 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结合的措施

(一) 多样化的感知 丰富表象积累。

表象积累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要加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丰富表象积累,也就是要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基础。表象来源于感知,并不单纯地指看,要丰富表象积累,就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感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象积累。只有全方面的、大量化地感知,才能够建立丰富的具体的形象的表象积累,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展开联想和想象。

当学生拥有丰富的表象积累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表象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在拥有丰富的表象积累后,学生就是要大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积累的表象进行理解和思考,并且脱离感知的局限性来拓展自己的思维角度,最终提高思维能力。

举例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感知,深刻地认识到了正方形。正方形因此就成为学生的一种表象积累。此时,学生可以以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正方形给立体化,形成正方体,又能够在此基础上将单独的正方体想象为多维的立体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是以表象的积累为基础,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脱离了表象的局限性。随着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思维的角度和方向会进一步提高和拓展。

(三) 以思维能力来创造表象。

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表象积累的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所能够进行的联想和想象也就更加丰富和宽广。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以思维能力来创造表象,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变成具体的事物。

以上述例子进行阐述,学生在积累的正方形这个表象后,进行思维拓展后能够得到正方体甚至于立体空间。此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将思维后得出的形象画出来。学生画出来的形象无疑已经变成一种新的表象,也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化。这种形象化后的思维想象也能够再次成为学生表象积累的素材,使得学生表象积累更加丰富,也更容易进行理解思考,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也更加容易,也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表象积累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反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使二者结合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要做的就是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表象积累让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再利用更强的思维能力反哺学生的表象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