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伴随着学习认知过程中最为复杂的思维能力。幼儿园数学学习是人的数学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该阶段数学学习围绕10以内数量关系,对应、排序,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内容开展。看似非常简单的数学概念,是不是儿童学习起来也容易掌握呢?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幼儿园数学学习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一、儿童形象思维方式和数学的抽象性是一对矛盾体

以10以内数量关系为例:数的概念中,无论大小每个数字都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以数字3为例,它代表3个苹果,三把勺子,拍三下手,三天……一切数量为3的事物。儿童要理解3的实际意义,形象思维是其必经之路。它是从形象思维开端逐步半抽象最后完成抽象的一个漫长过程。具体来说,点数3个苹果,3棵树……熟练点数后,儿童还不能够将3的物体和数字3建立联系。各种3的实物需要借助点卡表示。这里,点卡的物象特征削弱,呈现半抽象,即:不受事物类别限制,只要是数量3,都适用三个点子的卡片。最后过渡到数字。实现数字3的实际意义的认知,这个过程既是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又是具体形象上升为抽象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实践、发现、总结的过程。

上述不难看出幼儿园数学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儿童对数学的认知,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学习尤其需要遵循儿童认知水平。可见,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儿童水平,耐心施教。

二、数学游戏化操作设计,考验教师智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儿童对数的初步感知、数学概念的初步建立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由此我们认识到,幼儿园数学学习不同于学龄阶段的技巧学习,体现的是能力养成。

如何将简单概念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能力目标。铺设好抽象概念与形象思维之间的桥梁。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早期经验积累和乐趣,需要教师智慧性的创造。

游戏化学习是幼儿园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活动尤其需要游戏作为对抽象事物感知的载体。把抽象的数字符号和概念变为游戏化操作活动,使得儿童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理解,为儿童创设抽象思维的自然习得过程。

基于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遵循《指南》要求,幼儿园数学活动贴近儿童生活情景、围绕游戏和操作化开展,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操作材料和游戏时,围绕儿童认知水平,理解并顺应其认知事物的方向,以支持和推动儿童对数学概念的主动建构。此外,好的操作材料具有吸引儿童的作用,引发探索兴趣。

三、数学活动的组织过程,要求教师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

1.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对所开展教学内容的概念和内在逻辑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数学活动,如果教师逻辑不够清晰,概念错误,对儿童学习数学的影响甚至是可怕的。同时:教学环节的把握要体现由浅及深、层层递进、从形象到抽象的逻辑性。把握好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层次,方能更好的引导儿童感知并提升数学经验,帮助其形成抽象思维。

2.语言技巧。生动准确的语言,是数学游戏操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反复推敲游戏化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诠释概念,做到深入浅出。

在日常教学中,将抽象的数概念变为简洁生动的提问和对话。教师往往遇到这样的困惑,虽然照顾了语言生动性,却忽视了概念的完整、准确。否则,语言枯燥,儿童难以理解。为了做到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教师在数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语言的预设。哪些词汇怎样表述更贴近儿童理解能力,为了准确表述概念,教师首先要找到每个需要儿童掌握的数概念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设计语言。而有些词汇本身比较抽象,又需要用儿童能够理解的同义词汇或句子进行替代,用生动语言创设学习情境。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教学在幼儿园的开展效果与教师自身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教育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反复思考方能成为儿童数学经验积累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