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不仅是学生运用知识的一种渠道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能力提升的一个平台载体,因此,它在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教学改革推进步伐的加快,重“质”而非重“量”,求“精”而非贪“多”的精细化作业理念正在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意识,并最终影响其教学作业的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科学原则

1.循序渐进。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的认知必须经历一个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基于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的有效、科学认知,其作业设计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循序渐进。一方面,难度应当合理逐步递增,由说明现象到阐述理由,由计算数据到推理演算。另一方面,层次应当逐级递增。由单一问题到多个问题,由单学科范围到多学科渗透。表现于外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要求的逐步提高,包括完成时间及作业质量。

2.启示激励。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教师应当从过去的“灌输式教育者”向“辅助式引导者”转变,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启示激励。一方面,作业的实用价值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作业应当让学生充满成就感,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3.多向互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当遵循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多向互动。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

二、高中化学作业的几种优化设计尝试

1.以创新为导向的开放性作业。

教师应围绕章节内容,指定作业方向但不限定完成形式,允许学生依据个人的思维方式来完成作业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金属的电化学防护》为例,教师可以该主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多种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方法。根据化学原理,学生可以通过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的方法、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通过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通过改变金属组成与机构的方法等。对学生来讲,以创新为导向的开放性作业既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挖掘内在潜力,又有利于培养自身形成多元角度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对教师来讲,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覆盖面的教学。

2.以探究为导向的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指的是作业目的并不在于强调结果的得出,而是重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切好的苹果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就会变黄或者产生褐色的斑点、家里的金属制品会生锈、泡好的绿茶静置一段时间后会略微变色、阳台上花花草草的光合作用等,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与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对比并尝试运用教材知识对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解释说明。

3.以总结为导向的反思性作业。

反思性作业指的是学生对自己近阶段或某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审视以便查缺补漏的作业,该作业强调培养学生的梳理总结能力。以总结为导向的反思性作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要点进行合理梳理以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认知,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不断回忆温习自己曾经犯下的学习错误以起到警示提醒,避免再次犯错的作用。

4.以拓展为导向的查阅性作业。

查阅性作业指的是学生除了学习吸收教材内容外,还翻阅浏览认知学习更多的课外内容,该作业强调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与认知范围。以《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为例,考虑到教材的有限性及话题的时代性,教师可以布置以拓展为导向的查阅性作业,鼓励学生自行在相关网站上了解加成聚合反应及缩合聚合反应的动态演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形态结构、三大合成材料及线型高分子与体型高分子的相关性质特点等,以此来增加对该章节的了解。

从学科角度来讲,化学作为一门理工类学科,其逻辑的严谨性、计算的准确性、现象的科学性决定了其学习难度大,综合要求高。从作业布置这一层面上考虑,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在作业中覆盖知识要点,突出知识难点,帮助学生顺利消化并及时掌握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作业完成的实现性与效率度,有效发挥作业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