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导学型课堂”模式的主要环节“任务导学型课堂”模式主要有五个环节,即任务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提升。

任务提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情,精编学案,提出重点、难点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提出每节课的目标任务及解决的问题。

自主学习:本环节主要在课前和课中。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基本完成学案内容,以便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根据老师的解惑、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学成果。

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精讲点拨: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解题规范化的强调上。要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巩固提升: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当堂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任务导学型课堂”模式需要四个转变

1.备课模式的改变——以目标引领,问题导学为主。

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只有将两种备课模式相结合,才能成就一节真正属于自己的好课。集体备课之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自己的困惑。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集体备课以提出任务、突出重点难点为主。

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精讲点拨,启发提升为主。

(1)精讲相关的背景材料:凡是对理解教学内容具有潜在性和导向性作用的,而学生却又无法了解的。教师应作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剖析重点、难点、疑点: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自学讨论中未能解决的疑点,、反复思考,深入剖析,耐心讲解,务求学生理解、运用。

(3)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听课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探索的方法、总结归纳的方法和练习作业的方法。

(4)建立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链条,讲清各部分知识的纵横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3.学生参与模式的改变——自评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1)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班主任将学生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搭配划分小组,每组6~8人。

(2)上课时学生分小组研讨教师预留的知识应用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相应的问题;研讨完毕后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师生一起质疑、修正,最终达成一致。

4.巩固提高模式的改变——以当堂训练,反思总结为主。

(1)课堂上,教师要设计选择、填空、基本计算等基础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是否能应用本课时所学的概念、规律进行解释、分析、计算、判断。课后要设计与相关知识相联系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比较、鉴别、判断、问答及综合练习题,检测学生迁移、重组、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训练”要针对学习目标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三维目标分三个平台:基础知识展示平台;能力技巧升级平台;生活应用升华平台。或者是:知识技能训练;能力方法训练;实践应用训练。学生也可自行设计练习,通过自测、互测、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巩固本节内容,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

(3)课后归纳反思、小结十分重要,归纳小结的形式以知识导图或者知识树为主要形式。课后反思分为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反思要形成文字体现在作业上,教师反思主要是对本节课的得失成败的小结,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课堂施教方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我们自己,去顺应它,去适应它,努力钻研新课改理论,改变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