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正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选择,对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现在我就从事幼教以来自己在故事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其实我们也知道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把游戏应用到故事教学中,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角色对话游戏。

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成角色,让幼儿分角色进行对话。如,教师可以将《彩色奶牛》讲给幼儿听,待幼儿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小白兔、小黑猫、小花鹿、灰狐狸、牛大叔等,进行故事情景对话。在角色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不影响故事发展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情节和台词。幼儿在参与角色对话的同时,能够增强自信心,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习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抢答游戏。

教师在设计故事教学中,可以尝试进行抢答游戏。如把故事《金丝猴吃香蕉》设定成抢答背景。以10人的大班为例,我把5个幼儿分为一组进行抢答。首先,我大声朗读故事,并且给幼儿充足的思考和整理时间。然后我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香蕉皮是谁扔的”、“谁踩到了香蕉皮”等,让幼儿积极抢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幼儿的情绪和保持公平性。幼儿通过竞争能极大地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同组的伙伴齐心协力回答问题能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进而有效地增强幼儿在故事教学中的愉快的游戏体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幼儿难忘

大胆开拓创新,采用独特的教学形式。实验表明,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做法是:

1.设置悬念中断故事法。

讲故事时,我通常不把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完整讲述,而是借助语言的力量,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产生一种悬念。我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把故事讲到情节发展高潮时,中断故事内容设置悬念,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说说故事中的动物和人物会怎么办?提问幼儿:“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如:故事《雷锋的故事——送大娘回家》里,当讲到下着瓢泼大雨大娘抱着一个孩子,拖着一个孩子又没带雨具艰难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当时有几位小朋友说要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大娘还要帮她抱孩子,要助人为乐,就在他们说到这里时,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请他们说说要这样做的原因,这不正是为幼儿表达提供了平台。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而是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传授知识,创编故事内容的形式,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表演复述活化故事法。

过去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完整地再听一遍的形式显得呆板,不可取。我如今是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让孩子们边表演边复述故事的内容,为此我努力为幼儿创设 宽松和谐的环境、轻松活跃的气氛,借助优美的音乐、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最佳学习状态,让幼儿产生“我要说”而不是“要我说”的意识。如在讲述《勤劳的人起得早》的故事时,在介绍故事内容后,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羊妈妈、小羊、太阳公公,教师热情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并扮演美丽的喇叭花,展开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表演。其他幼儿都跃跃欲试,想参加故事中的对话、动作表演等。这种表演复述法渗透了教师与幼儿语言、动作、情感的结合,既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孩子们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在利用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幼儿的语言表达一定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