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创造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做任何事情这两者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情感、兴趣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美术教育中决定学生情感、兴趣的因素

美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是最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在美术教育教学及美术活动中,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情感、兴趣因素包括:学生对自然环境及艺术氛围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处事能力,这些情感、兴趣因素始终影响着每个学生个人素质的形成和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兴趣培养

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幅有关环保内容的绘画,能让学生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某种欲望和责任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德育手段,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重视情感、兴趣培养的美术教育,是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性”特征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兴趣培养,能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获取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机;美术教育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帮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有利于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观察、积极想象、积极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术教育重视学生情感、兴趣培养,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同一件美术作品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具有相同心理倾向的学生在表现相同主题、内容的作品时,形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美术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兴趣的策略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并产生自我需要的重要手段。其培养途径有以下方面:

1.美术表现就是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写生、临摹都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和体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与学生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表现欲有关,而表现欲受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程度、技能水平、心理需要和环境氛围的制约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点燃审美激情,激发表现欲,培养表现能力,就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情感、兴趣的能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

2.在美术欣赏中陶冶情感。欣赏是学生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并从中获取对客体的情感体验。在欣赏过程中,感情丰富的人对欣赏客体的感受面比较宽,感情细腻的人对欣赏客体的理解比较深刻。让学生学会欣赏,帮助学生欣赏是美术教师的任务。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旷达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储存更多的记忆。如让学生去亲近自然,并从中获得愉悦,在欣赏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去欣赏人类的创造成就,帮助学生获取欣赏经验。

3.在生活交流中培养情感。教育学生把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还使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获得了情感体验。

对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关键、灵魂。在美术教育中,注重情感、兴趣培养是美术教育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行动,能让美术课堂如破茧彩蝶,焕发出动人的光彩,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让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