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强调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

众所周知,德法两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与行业紧密结合、重视培育自身优势、通过法律保障职业教育等特色,笔者前往法国ISEM高等学院、巴黎高等职业中心、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学院等院校进行参观考察,对德法职业院校的办学体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在职业教育理念上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德法高职教育特点

(一)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及课程

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德法的职业院校会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办学特点进行规划,初步设想将会与专业涉及到的企业行业有关人员进行广泛研究,最终确定专业方向与课程方案,然后报国家认可的教育评估机构论证。评估机构经过资料论证和现场评估,给出专业设置的综合意见和分值,学校根据意见对所设专业及其课程予以开设或调整,并将相关意见公布于网上,便于公众的了解。

(二)人才培养突出职业性

笔者通过对法国ISEM高等学院、巴黎高等职业中心,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学院的考察,了解到法国与德国的职业教育都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企业一线应用型职业人才。例如,斯图加特传媒学院印刷与媒体系、电子媒体系、信息与传播系的各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实习学期和小组项目课程,实习学期可在国内或国外企业完成。小组项目为学生提供各种可能,来实现从构思到产品完成的整个过程。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教学重点的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为实现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院校还深入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法国ISEM高等学院与企业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大量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设备都是企业提供或由企业出资购买,企业还会适时更新仪器设备,保证学生实践与岗位操作的一致性。巴黎地区高等职业中心专门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积极为各专业联系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或相关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为企业与专业间开展项目开发、工学交替,以及教师顶岗实践、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搭建平台,此外,校企合作办公室还协助各专业聘请行业专家进校授课,并与学校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资源。

(三)教育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考察学习中笔者还了解到,巴黎高等职业中心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的授课方式均为一周上课一周企业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几类资料,每种资料从何处获取等,提供一个完成任务的基本框架,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意见的交锋、补充,修正和深化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法国ISEM高等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全部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协作,让每个学生随时向小组成员传递自己任务的进展情况,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小组所共享,教师针对小组协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进度,甚至调换角色,从而使各小组将各自任务有效完成。在电子信息专业的实践教室中,笔者看到学生的考核成果,同样是建立在以实际工作效果评定来检验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家庭电器的智能遥控模块”就是二年级学生的学期考核。德国的斯图加特传媒学院将视听媒体、移动媒体等专业的部分课程安排在学院的广播电台进行教学,为了能够使学院广播电台对外播音,传媒学院联合了斯图加特市的所有大学成立广播联盟,建成了面对整个城市的大学联盟广播电台,目前整点新闻及音乐节目都是由斯图加特传媒学院的学生编辑制作并主持完成的。

(四)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技能掌握

法国ISEM高等学院、巴黎高等职业中心,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学院的教学,都是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使学生了解“怎么做和怎么做会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划定目标任务。所有的教学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职业活动的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获取者。由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坚持校企两元培养模式

为了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法国与德国从国家立法的层面要求企业必须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政府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和实施,企业必须为学生学习提供满足教学并用于当前一线的部分生产设备,为职业学校选派素质良好、责任感强的实训教师,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等。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及技能的学习,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实训,校企两元的培养模式使理论及实践教学与最先进的技术发展紧密结合。

(六)教育质量实施规范管理

法国及德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都会从硬件资源、教师人数、开设专业等组织质量,学校的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等过程质量,毕业率、毕业生水平等业绩质量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来实施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外部评估是通过具有独立行政实体的专门教育评估机构来实施,内部评估则包括毕业生调查、教师调查、在校生调查等。

(七)发展中的居安思危意识

为使职业教育更灵活、高效、科学地应对社会快速发展,许多职业院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法国ISEM高等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依托法国电影电视的产业优势,增设了影视专业,并设立了影视摄影摄像、影视编辑、影视灯光、影视制作等方向。在影视后期编辑的实践教室参观时,笔者得知目前法国许多影视剧的后期制作都是由本校学生来编剪完成的。

二、收获和启示

总体而言,法国与德国两个国家崇尚实践、崇尚能力的职业教育理念,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有力的宏观指导,企业自觉遵守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使得职业教育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等,都无疑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因此,我们应该吸取这些经验,广泛吸纳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

(一)高职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有着更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高职教育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设置专业的束缚,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专业。在专业和课程设计上必须有相关企业、劳动市场研究人员的参与,以便使职业教育能及时反映目前和未来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还应不断对劳动力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及时科学地调整培养目标。相关企业可以与校方共同探讨教学与设施更新等问题,也可通过学校聘请等方式,由企业派出较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课堂授课及实训的同时,开办各种关于最新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以及技术更新成果的讲座,使职业要求能够及时反映于教学之中。

(二)对发展势头较好的专业,需要拓展规划思路,使其形成科学、良性的发展态势。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一步丰富办学形式,除了举办学历教育之外,还可进行职工教育与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短期非学历教育班,面向更多的群体,提供更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三)应该建立知识与工作过程之间的课程改革。将课程中学习性任务转化为更为典型的工作任务,遵循从业者在职场中由新手成长为行家的发展规律,对训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重视建立知识、技能与工作之间的联系,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职业操作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可以真正地“上岗”工作,操作最新的设备,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考核也应由相关专业的用人单位参与评价。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入的校企合作,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当然,确保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更需要政府的加大投入,同时加快立法,构建具备刚性制约机制的法律作保障,使企业在经费投入、社会角色等方面,能合理合法和有效地介入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