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民国时期就是孔子诞辰

有人提议将教师节从9月10日改到9月28日,以此纪念孔子诞辰。我赞同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先秦诸子以教育家论,首推孔子。这个没有争议。第二,华人世界都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民国时期有正式的规定,在共和国成立之前,教师节就是孔子诞辰,台湾沿用至今,其他地方也约定俗成。孔子影响中国教育两千五百年,且深且远。一方面,孔子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对历史文化卓有贡献,他的思想和实践是应该认真研究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孔子被推到“至圣先师”的位置,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孔子死后一直被权势者利用,他们把儒学作为专制统治的工具。汉代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取士,知识阶层上升的渠道逐渐固定化,儒学随之变成敲门砖。历代所谓学问基本上在儒家典籍中翻筋斗,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紧箍咒。

理性精神:假如孔子见到苏格拉底

时下热议“中国人缺少信仰”,似乎忘了“中国人缺少理性”。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不同意,这个判断有问题。现代社会的公民,信仰本就是多元的、复杂的。现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各自的信众,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不合适。不少人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毛当神拜。中国人有信仰,只是不再有那种大一统的信仰了。

中国人理性精神不足,这是很明显的。要是理性精神充分的话,就不会发生一系列狂躁行为了。国民党时期,把孙中山、蒋介石当神拜;延安整风以后,又把毛泽东当神拜。全民“大炼钢铁”、“亩产十万斤”等让世界震惊的疯狂,半点理性精神都没有。至今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偏激的仇恨和斗争观念弥漫,影响中国向健全有序的现代社会转型。

儒学对培育理性精神有多大作用?一方面,“子不语怪力乱神”,这里包含理性精神。另一方面,《论语》作为语录传下来,灌输孔子自以为是的结论,理性的论证很不充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提倡国学的人里面,有不少很不理性。他们把孔子作为信仰的对象,搞“儒教”。这与孔子本人的理性精神相矛盾,不能这样提倡儒学。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把孔孟当圣人,他们的教导和儒家典籍成了是非标准,不准怀疑。非圣无法,罪不容赦,哪里有什么理性精神?科举废除后,从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搞“党化教育”开始,现代中国的教育重现反智主义的错误;后来全盘苏化,变本加厉,流毒很深。靠孔子治不好这些痼疾。当下的改革应该是人类所有优秀文化一并赶来,兼收并蓄,激发中国人的创造力。

此外,不仅儒学,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形式逻辑。诸子百家都有这个问题,逻辑性不强,甚至强词夺理。在世界范围看,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但是,与差不多同时的苏格拉底相比显然有不足之处。苏格拉底将论辩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怀疑精神、批判精神、逻辑力量而言,孔子比不上苏格拉底。我们肯定传统文化的优点,同时不掩盖、不回避它的弱点,这样才符合孔子的精神。假如孔子见到苏格拉底,他会怎样?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日提倡儒学者,有没有这样的胸怀呢?

“文革”期间所谓批林批孔,是发动者的政治游戏,非常荒唐。现在应该平心静气让孔子及其著作回归历史人物和历史典籍的本来面目。可是,现在一些人把孔子作为偶像抬出来,带来新的困扰。我们不需要另外一个神,中国人吃造神的苦头太多了,带来的灾难太大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人物都不是神。在当代,孔子应该是平等对话的对象,是自由、客观地加以研究的历史人物。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眼下政府、民间两方面都有贴近传统文化的意愿,也都有加强国学教育的要求。首先,国学这个概念就有问题,这不是我说的,是钱穆首先提出的。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搬过来的。按其本意,旨在排除或削弱外来思想的影响。我们需要这样的国学吗?国学等于儒家经典吗?诸子百家是不是国学?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兴起的学科、积累的知识,算不算国学?二十世纪文史哲的学术思想成果,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现代社会科学,是不是中国的文化积累和思想财富?

用“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准确,不但包含汉族传统文化,应该将中国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也纳入其中。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应当继承发展。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都是常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但中国人在研究,外国人也在研究。任何思想文化,到二十世纪都变成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狭隘地仅从民族立场看待传统文化。

共和国成立以后,传统文化教育严重不足,纠正之道首在加强汉语教育。台湾中学的“国文”课,文言文占百分之四十多,还有人建议提高到百分之五十。毋庸讳言,与台湾比,大陆知识阶层本国语言的修养比较差,甚至闹出许多笑话。特别是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比重应该提高。这是应该切实做好的继承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比各种花哨口号都重要和实在。

现在有些人提倡的所谓“国学教育”,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引向歪路。所谓“儿童读经”,日复一日地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那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儿童教育应该活泼,让孩子从全人类思想文化遗产中吸收精华。香港有的小学要求儿童一星期读一本书。许多国家办得好的小学,把全世界最好的少儿读物汇集起来,让儿童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开打文化视野,终身受益。“建设书香校园”比盲目提倡所谓国学教育好得多。应当抵制“国教派”卷起的歪风。他们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跪拜孔子。现代公民对任何人都不能跪拜。“国教派”说跪拜是礼仪,任何国家都讲礼仪,现代公民礼仪以平等、自由为基础,断不能诚惶诚恐,匍匐在别人脚下。“国教派”是在毒害少年儿童,有识之士不应该忽视。各地搞少儿读经的人,漂亮言辞后面是利益驱动。出于志愿做这件事的是极少数人。现在所谓少儿读经是一盘很大的生意,教材出版的收入,学费的收入,一本万利。还有些国学班收高价,学费十几万、几十万。“弘扬国学”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利用这个名堂赚钱。

民办教育仍然没有走出困境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说得准确些,伟大的民办教育家。中国教育除了官学以外,一直有民间讲学的传统。这些民办教育者一方面弘扬正气、讲究风骨,另一方面认真研习传统经典。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成为民办教育的一支新力量,与中国先驱合作带来新的知识、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19、20世纪民办教育家创办私立学校,代表着与公办教育抗衡的另外一种教育体系。当时涌现出张伯苓、陈嘉庚、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他们所开办的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打破了大一统的教育格局。这种百家争鸣的状况,对中国教育非常有利。

国民党从广东执政时期,就开始搞党化教育;夺取全国政权后,把党化教育推广到全国。受到知识分子阶层严厉批评后,改成所谓“三民主义教育”,换汤不换药。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极力抵制党化教育。著名教育家陈序经先生,时任西南联大法商学院院长。国民政府发布规定说,凡大学担任院长以上职务的必须加入国民党。陈先生坚决抵制,就是不加入。西南联大三个学校当中,南开是民办的,可见当时民办教育的水准。共和国成立以后,全部收编,民间教育消灭。

现在的中国民办教育,仍然没有走出困境。像幼儿园、技工学校、英语培训这些还算可以,其他的民办教育则很困难。中国教育是在大一统局面下办学,把学校分级。录取新生分一批,二批,三批;有教育部重点学校,还有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父母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第三批学校,可是真正的民办学校几乎全在第三批。并不是民办教育自身没有活力,而是政府压制民办教育,不合理的教育制度造成不平衡的教育局面。

中国教育应当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匹配,适应中国作为现代大国的需要。现代大国不只是经济的大国,也应当是文明的大国,自由的大国。孔子是先秦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自成一家之言”。生活在百家争鸣时代,他从来不要求朝野独尊儒学。今天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要控制每个学校、让全部年轻人都听话、让所有头脑都一样?不要说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无论继承哪一位教育家的教育遗产,都势必冲破这些思想禁锢。现代教育必须保证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保证学校内部的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否则,中国永远无法成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孔子的教育成就,来源于可以自由办学的客观环境和他本身自由探索的内在精神。真正要传承孔子的教育成就,最好的办法是让教育家自由自在办学,让教师自由自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