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这要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管理中注重征求和反馈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参与管理。这既是我们落实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学校努力提供各种途径和形式,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监督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活动,鼓励并帮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使学校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但在很多学校这方面工作推进迟缓,力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校管理中融入学生意见和主体参与的缺失现象

1.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诉求被忽略。

对于普通中学学生来说,虽然部分还处于未成年人阶段,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作为“人”而存在的事实。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尊严以及人格受保护的权利。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渴求完全的独立自主,要求充分受到别人尊重。但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教育偏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生身份”,将“受教育的对象”等同于“绝对服从的角色”,而忽略了学生首先是“人”的客观事实,导致学生在整个教育链条中处于“被要求”和“被管制”的地位,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张扬,要求不被重视,苦闷无处诉说,甚至有些权益得不到保护。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总是被忽略不计、熟视无睹,使得所谓的领导接待日、学生评教、意见反馈等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很多学生对意见征集活动表现出不感兴趣,意见表通篇填写“无意见”,当面谈话又欲言又止,甚至有学生反映“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

2.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现实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相脱节。如对待特殊学生群体过分偏爱或漠视,在课堂上独白式的“一言堂”,教育学生使用讽刺、挖苦甚至侮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失去了与教师的平等对话权。可以说,学校中失当的教育行为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教师高尚师德的塑造,如果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将会弥补学校对教师行为监督检查的不足,可以使教师的失当教育行为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3.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执行。

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各项管理制度始终指导和维系着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但学校的制度是由学校单方面制定的,学生处于绝对的服从地位,学生因为自己未参与校规的制定而缺乏对校规的理解和认同,在学校的政策、制度规则面前,学生不配合、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不穿校服、不遵守学校的门禁制度、戴首饰、手机等。

实际上,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要把对学生的管理从“堵”转向“疏”,从“亡羊补牢”转向“提前预防”,充分尊重学生意见,搭建意见表达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提升合作意识,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二、对学生在教学管理中意见的实证调查

对学生意见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是建立学生意见表达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在陕西省“双高双普”督导评估活动中,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学生意见反馈活动的开展,也注重相关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学生也很有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有着对自由的向往、对平等的追求和对责任的思考。

根据对20个区县260所中学和340所小学283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在学校管理、师生关系、学习、在校权益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诉求欲望。体现出学生希望参与管理或者自我管理的意愿,应该说学生参与管理或自主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大趋势。

1.反映作业多、希望减轻课业负担的中学生占31.9%,小学生占23.5%;反映课程安排不合理,文化课挤占体音美课程的中学生占33.9%,小学生占37.1%;反映学校考试排名的中学生占12.3%,小学生占10.3%;反映周末补课、收费的中学生占10%;希望开放图书室、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中学生占27.3%,小学生占31.5%。

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作业量太大、考试次数过多、学习兴趣低。学生的诉求更多集中在:希望老师应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老师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多组织实践性社会活动。

2.反映教师体罚学生的中学生占17.7%,小学生占10%;希望老师多与学生沟通的,中学生占15.4%,小学生占8.8%。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重视和被肯定的渴求。学校管理者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其人格,要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其弱点、缺点和错误给予真诚的、严肃的、朋友式的帮助、批评和教育,而不是讽刺、挖苦、训斥。调查结果警示我们,要保护学生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

3.关注学校安全、绿化和设施的中学生占27.1%,小学生占24.7%;反映学校饭菜质量差的中学生占34.2%,小学生占13.5%。

可以看出,学生其实非常关注学校的环境、条件,并有着建议学校进一步改进提高的强烈诉求,这也值得学校的管理层特别关注。

学生对学校有意见和建议以及学生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评价的现象,人们司空见惯。但人们对学生诉求问题却缺乏深刻的认识,经常敷衍塞责或置之不理。

调查还发现,有些学校民主治校传统缺乏,教师民主意识淡薄,学生民主权利意识被扼杀。

因此,能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学生的意见,使问题的解决逐步走向规范化,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且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

1.坚持“以生为本”理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

挪威学者波·达林在《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一书中指出“应把学生看作学校社会中平等的成员,能参与计划、解决问题和实施变革的成员”,应当“引导学生成为学校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和自我管理的主体”。确立学生在学校运行中的主体地位,真诚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要创建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生态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其人格,把学生当做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充分发挥学生当家作主的尊严和权利,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建立纽带和桥梁,充分发挥社团、学联、学生会的组织作用。

应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真诚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多提意见,提好意见。要及时地处理学生的意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以最满意的回应和答复。对于学校、老师的错误要立即纠正,对学生的误解,要解释清楚。

2.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方案、计划的制定和具体的实施过程。

充分发挥以学生会为代表的学生组织作用,有意识地授予这些机构参与管理的权利,扩大其职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参与运动会、主题班会、艺术节、校际交流、竞赛考试等各类活动的整体过程中来,让学生在管理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在管理中学会竞争、协作、约束、塑造,通过集体参与,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

3.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说“明智的分享权力并不等于削弱权力,反而可以多出成果”。学生参与管理是大学管理实现民主化、效率化的重要步骤。它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自理、自治。要适当的开展“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轮流制”、“学生干部竞选制”,开展学生实践值周制,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道德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树立自信心,增强集体责任感。

4.让学生参与各类考核、评价活动。

考核是对学生或班级、年级工作的一种认可过程,要发挥考核的引导、导向、激励作用。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积极推行校务公开,确保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价权。要实行班级民主测评、对奖学金、助学金和各种先进集体、个人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进行公示,接受学生监督、审核,要推行学生听证制度,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要推动师生互评制度 ,形成师生良性互动机制,发挥学生在民主治校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学生评教”、“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途径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总之,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激发学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注重征求和反馈学生意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