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羊驿镇板庙教学点位于勉县西南山区,现年51岁的教师唐自银,坚守大山33年,用青春和家人的幸福成就着山乡人民和孩子们的教育梦。今年教师节前夕,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14年9月1日,新的学年开始了。位于勉县西南青羊驿镇板庙小学也迎来了它的学生。蜿蜒的山路上,一群山村的孩子背着书包陆陆续续走进了学校,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这是勉县西南大山深处的一所默默无闻的农村小学,几间简陋的砖木结构的校舍和60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唐自银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同时还是孩子们的“兼职保姆”。

师爱如桥

板庙小学原是一所完全小学,由于年轻的教师都补充到了距离这里3公里外的青羊驿中心小学,但是为了方便周围山区小孩子的上学,这里作为中心小学的教学点依然被保留了下来,由中老年教师在这里坚守。今年秋季开学,这里共接收了60名学生,其中学前班有42名孩子,其他的在一、二年级。这些孩子来自本镇四个村和与之接壤的宁强县的观音村,其中最远的学生住在距离学校13公里以外,每天步行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

板庙小学算上唐自银共有三位老师,一位高度近视,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另一位健康状况不佳,经常就医。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唐自银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学校里上至教学管理,下到学生吃喝拉撒,都由他亲自打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消毒厨房、厕所,给6个水壶烧上开水,清扫教室和操场,协助来不及在家吃早饭的学生冲奶粉、泡方便面。7点半,一天的教学工作开始了。妻子刘惠荣为全体学生准备午餐。10点,学生分散在两个餐厅吃“营养午餐”,妻子打饭盛菜,他盛汤并送到每个孩子面前。放学铃响,唐自银将有家长接的孩子送出校门,再骑三公里的摩托车到汉江边送住在河对岸的学生安全过河。接着,去四公里外的集市上采购两天的食材,顺便给孩子们捎带些文具。回到学校,备课,记录校务,然后在校园到处修修补补,常常忙到夜里十一点。

板庙小学以留守儿童居多,很多孩子家庭经济贫困,唐自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资来资助这些贫困的孩子。一位叫向思慧的小女孩是个孤儿,父亲因车祸出事,母亲不堪承受家庭重负离家出走,家里剩下四位老人,爷爷七十多岁,太爷爷已经九十高龄。小女孩刚来学校时,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打着光脚板。唐自银了解到孩子想上学,但是家里经济困难,爷爷不让上。仅仅10元的报名费就把一个孩子阻挡在校门外!唐自银很同情孩子的遭遇,垫钱为她报了名,并且给她买了新书包,每天上学都负责接送,背她过河,在生活中也细心照料。“像这样的孩子在山区还有很多,今年学校里新来了6个贫困学生,其中有两个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个是红军的后代,奶奶双目失明。另一个父亲长期有病无法安置在外打工挣钱。”唐自银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对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给予极大的同情,今年新来的六位贫困孩子他资助了其中的4位,“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来关心帮助这些孩子。”

山里条件艰苦,孩子们卫生习惯差,许多男孩子头发乱得像“鸡窝”、长得像“狗熊”,虱子长满头。在中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唐自银就拿出理发工具为孩子们免费理发,指导学生洗头,教育他们讲究个人卫生。父亲行医的医箱是唐自银应对学生小疾病的“法宝”,有个小病小伤的他就自行处理,生病较重就骑摩托送镇卫生院医治。垫付的药费、捎带的文具有时家长忘记给,有的没钱给,他从不计较。

板庙小学处在汉江河边,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既滋养了这一方土地,也给这里的孩子们上学带来诸多不便。河上无桥通行,只有在冬季才由村民自发搭建一座简易的便桥,每到发洪水的季节桥就被大水冲走了,到深秋时村民再重新搭建。作为老师,唐自银肩上担负每个孩子的生命安全, “天晴怕学生在河里游泳,下雨担心涨洪水”,就是再忙天天都要亲自护送学生到河边。学校离汉江边有三公里的路程,每到放学,唐自银就骑着摩托送学生到江边,经常背着学生过河,并且护送到家中。这些年光摩托车就骑坏了四辆,“每月的工资除了资助学生,就是给车加油。”每逢江水暴涨,家里的老人无法接送孩子时,他就安排学生吃住在自己的办公室兼家中。2012夏天,6个孩子睡在他床上,他和妻子就在椅子上靠了整整七宿。学生陈慧林家中无人照顾,一个假期全靠他妻子照料。学生唐旭志的家长太忙,唐老师就让孩子与自己同吃同住整整一学期。唐自银说,他背孩子过河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县政府派人实地调研过,但因为河面太宽,建桥需要资金太多而搁置。

2013年国庆前夕的一天,由于连日降雨,汉江水位全线暴涨。在齐裆深的江水里,他将在学校就读的3名学生背过江去,恰巧这时在中心小学和中学就读的9名学生放学,他又一一送过江去,返回途中,遇到一初中男生,他又拉着男生的手趟过齐胸的江水。返回时,上游漂来一团荆棘,在岸上百姓们的呼喊和指引下,他急忙躲避,汹涌的江水将他卷到一里多的下游后,他才上岸。

爱校如家

虽然辛苦,但唐自银无悔自己的选择。1981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在青羊驿镇中心小学和东边河小学任教,一干就是33年。三十多年间,唐自银有过几次调动的机会,但却从未离开过青羊驿镇。2001年,学校里大一些的孩子都调到了中心小学,唐自银留在了板庙小学,转眼又是13年。

板庙教学点条件艰苦,过去是“晴天尘土扬,雨天烂泥塘”。由于学生少,经费紧张,学校维修、改造等很多事情唐自银都是亲自动手。2011年秋天,学校大门的活页生锈,在当地没有电焊工的情况下,唐自银利用国庆节小长假时间,从外地朋友处借了一台电焊机将大门及时焊好,排除了安全隐患。由于没有电焊罩,强烈的电火花刺得他眼睛红肿,视线出现双影,近一个月才恢复视力。同年年底,校园硬化,唐自银前半天上课,后半天采购材料,能赊的赊,没钱先垫,晚上看工地。一天上午,70多岁的老母亲步行3个小时到学校,当着众人的面指着唐自银说:“你只想着学校,心里还有没有你这个妈?”看着日渐苍老的母亲,听着老人的诉说,自己屈指一算,将近两个月没回家看母亲了,这个平时刚强的汉子心头一阵酸楚,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内心感到很惭愧。但学校的工作确实离不开自己,只好一边安慰情绪激动的母亲,一边嘱托妻子陪护老人去医院治疗。

学校硬化期间,唐自银突然身患重病急需手术,但他忍痛坚持。等做完手术伤口还没拆线,已到春季开学了,唐自银急着出了院。开学三天,伤口挣裂,疼痛让他只能坐着讲课。五天后,伤口感染严重,他在迷迷糊糊中被架进医院。

2012年,为了让学校里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国家的营养午餐,唐自银多次找到县教育局,并获得了县财政的支持。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为及早让孩子们吃上营养餐,唐自银垫资1万多元及时支付工资,四处找熟人赊欠料钱、工钱,有空就搭手,一个月时间改建完成并通过验收。他又垫钱买了冰箱、太阳能热水器,方便师生洗漱和洗碗。周末和假期值班,他修水池,装电路,换顶棚,刷墙壁,盖漏屋,做餐桌,节约了大量经费,他分文不取。

实施学生营养午餐工程后,学校经费少,每月只能拿出300元钱聘请炊事员,当地人都嫌工资低无人应聘。万般无奈之下,唐自银想到了妻子。妻子刘惠荣出身于厅级干部之家, 1992年远嫁到勉县,开始了十余年的代教工作。学校里缺老师、少厨师,唐自银都让妻子顶上去。此外,还要经常照料一些回家不便的学生,周末陪老人,忙家务活。2012年夏天,妻弟在西安开的大型超市人手紧缺,每月4000元的工资把妻子留在了西安。开学临近,学生吃饭、照顾老人等问题迫使唐自银去“拜见”岳父母。14年未曾登门,记不清楼层,他硬是在家属楼下从中午等到老人傍晚出门散步。“死缠硬磨”加耐心“开导”,妻子终于回到学校。就这300元的工资还常常被 “拖欠”,用于缓解学校的燃眉之急。对于妻子这些年的付出,唐自银既感激又心存愧疚,“这些年我亏欠我爱人的实在太多”。唐自银告诉我们,县上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已经决定给予他妻子适当的工资补助。

今天的板庙小学虽然条件依然简陋,但和十年前比起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操场是平整的水泥地,孩子们有了粉刷一新的教室,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为学校捐助了部分桌椅板凳。唐自银说:“我只是在做一件平凡的事,政府和各级组织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要以此为起点,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把山区的孩子教出个样儿来,让他们走出大山,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看到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一个个走出大山,有了美好的前程,唐自银感到很自豪。现在这所默默无闻的板庙小学也正承载着山乡人民和60个孩子的梦想,他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人来帮助这些山区里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