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教育大省,目前正在向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目标迈进,而全省近60万教师是陕西教育的发展之本,如何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成为实现西部教育强省的重中之重。9月4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陕西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雄强向新闻媒体通报指出,2010年以来,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我省《实施意见》精神的过程中,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战略设计、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保障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育力度明显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迅速提高,高等院校“两院”院士、教学名师、三秦学者英才荟萃,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的核心目标,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根据我省教育发展现状和目标要求,陕西省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路,确立了“骨干体系建设”和“全员素质提升”两大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

围绕顶层设计, 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教师发展规律和要求,陕西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统地从教师资格、培养培训、管理、评聘、待遇、表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群”,基本确立了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其中,有不少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比如:2008年底,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覆盖各类教育的教职工绩效工资,改善教师待遇;2009年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为全国建立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提供了经验,已经推向全国;2010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将教师工作推向了新的更高阶段;2011年全面推进校本研修,为全国创新教师发展模式创造了新经验;2012年开始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省考、市选、县用”的教师准入制度;2013年率先试行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制度等。这些政策和举措,为有效补充数量、完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管理、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师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陕西省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立足点。2013年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意见》(陕教师〔2013〕30号)突出了“三个重点”和“五个着力”。“三个重点”是:一是建立师德约束机制。制定了警示惩戒、查纠处理等制度,画出“红线”,严防教师违反师德师风。二是规范师德教育。将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入职和各类教师培训的第一课,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三是坚持正面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做到奖罚分明。“五个着力”是指从责任主体、师德教育、典型引领、制度建设、纪律约束等五个方面,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的主体责任,为每个教师建立师德档案。进行年度师德考评、师德宣传、“一票否决”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商洛中学刘占良老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卢庆林、田延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近年来,我们对各地落实师德建设责任制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密切家校联系,激发教师师德意识。注重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树立了一批师德典型。完善师德考核标准和办法,公开师德承诺,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信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管理效能

张雄强副厅长说,一是改革教师入职管理机制。规范和改进教师资格考试,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教师入口关质量。二是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盘活全省教师资源,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今年3月,省教育、组织、编制、财政和人社等五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陕教规范〔2014〕5号),要求从今年9月启动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各县区每学年教师交流比例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名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等)、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力争实现3年内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的均衡配置。三是全面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机制,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设立正高级职称,贯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拓宽了教师专业成长空间。全省首批遴选出106名正高级教师已获教育部、人社部批准。四是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向民办院校和高职院校全面下放讲师评审权,对有条件的院校下放教授、副教授评审权,激励高校自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专教师系列评审程序,重点考查申报人教育教学能力;改进职称评审工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学科专家评审作用,减少行政裁量权的使用。

完善和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近年来,陕西省高度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省教育厅和人社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陕教师〔2013〕28号)确立了具有我省特色的“三级三类”基础教育骨干体系建设总目标和要求,通过层层选拔、分类培养和团队建设,激活了“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教师自我发展模式,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累计评选出“陕西省教学能手”3000余名,首批建立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152个,遴选培养陕西省第九批特级教师145名,发挥了带动、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今年4月又启动了省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遴选了首批培养对象212名。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开展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和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成立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校园长培训中心和全省教师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师范院校,建立省级培训基地40多个。各市、县也分别建立了教师培训基地。指导高师院校与县、校对口结对,培育典型和骨干。在全省高等院校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年内实现全覆盖、实体化运作。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迄今累计投入培训经费5亿多元,培训人次超过40万,全面完成了每位教师每5年一轮的目标任务。为了强化培训工作,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教师〔2013〕31号),要求教师培训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关注薄弱;优化培训内容,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的原则;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制,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省内培训项目要求域外专家不少于1/3。创新培训管理,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分工负责;完善评价机制,开展培训质量匿名评估,将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目前,正在筹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中心。通过创新培训积极探索“大规划、低成本、高水平”的教师培训新途径,通过集中培训、送培下乡、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途径,确保每位教师每五年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围绕课程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采取交互式、探究式培训;积极开展域外和海外高端培训。深化实施“名师大篷车”、“浸入式培训”、“校本研修”等品牌项目,计划每年通过“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万人次。

张雄强副厅长最后指出,教育优先发展是国家的战略需要,提升教师素质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做好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教育强省”建设做出贡献。

热点问答:

在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教育厅张雄强副厅长、教师工作处处长罗侃淳、人事处副处长高强就记者关心的教师资格证“国考”、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思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今年3月,我省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相关政策。我想了解一下我省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时,具体有哪些途径和方式?为确保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顺利实施,主要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我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市县(区)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意见》未对交流轮岗的形式做具体规定,仅要求“各市、县(区)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创新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方式方法,通过转任交流、团队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各市县(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创新交流轮岗机制体制,探索出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交流形式。例如:

西安市依托“大学区”制,按照大学区组建类型,结合成员校办学性质,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区长学校,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帮扶支援、协作共享、跨校兼课、影子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教师交流,在区域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宝鸡市重点推行团队式、组合式交流,由城区学校、优质学校副职或中层领导带队,精选3至5名骨干教师,组建成专长互补、梯度合理、德才兼备的团队,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入住工作,通过团队行动、整体推动、双向互动、城乡联动,带动全市范围内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改方法、管理手段及一切有利因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韩城市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下达“走教”指标,从市属各学校选派一定数量的体、音、美专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对村小、教学点的体音美教学实行“走教”制,探索解决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体、音、美专业教师不足的现实矛盾。

为吸引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和校长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意见》要求各市、县(区)要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和聘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工资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保障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对主动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和校长,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优树模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从2016年起,评选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时,参评人选须具有2所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或在农村(薄弱)学校有6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二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紧缺学科培训,着力提高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在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评选,以及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的骨干教师倾斜,努力提升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五是在分配绩效工资时重点向农村、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和一线教师倾斜,教师周转房要优先保障交流到农村的教师使用居住。

问: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请问在教师培训问题上,我省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有哪些?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是如何保障的?

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直接目标,但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还必须落实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根本任务上来,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大方向,这一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十分明确,不能有半点含糊。因此,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全员提升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为了强化培训工作,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教师〔2013〕31号),要求教师培训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关注薄弱;优化培训内容,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的原则;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制,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省内培训项目要求域外专家不少于1/3。创新培训管理,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分工负责;完善评价机制,开展培训质量匿名评估,将教师培训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目前,正在筹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中心。

我们积极探索“大规划、低成本、高水平”的教师培训新途径,通过集中培训、送培下乡、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途径,确保每位教师每五年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我省还将这360学时划分为集中培训120学分,远程培训120学分,校本研修120学分,以提高实效;围绕课程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采取交互式、探究式培训;积极开展域外和海外高端培训。深化实施“名师大篷车”、“浸入式培训”、“校本研修”等品牌项目,计划每年通过“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万人次。

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迄今累计投入培训经费5亿多元,培训人次超过40万,全面完成了每位教师每5年一轮的目标任务。2010年国家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我省5年来共争取国家资金3.02亿元,从2010年起,省本级每年投入5500万元,共投入2.75亿元;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后,各市县纷纷列支了专项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以今年为例,各市共列支了7466万元,各县区共列支了11047万元。同时,我们严格要求各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用于校本研修。

问:近两年,省域内各高校陆续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以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那么,高校作为具体实施者,怎样才能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好,教育行政部门从顶层设计上有哪些考虑?

答: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规模的扩大,教师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大力引进和补充教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科研压力,但是在此过程中,各高校也明显地发现,具有高学历,但教学能力比较弱、科研找不到方向的教师仍然存在,再一次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目前我省高校45岁以下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80%,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未来,决定学校能走多远,能飞多高。因此,我省去年发布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省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把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作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正是基于对全省高校教师队伍现状的研判而采取的有力措施。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也是对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一次变革,它将传统的管控式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型,将教师发展中心切实打造成为“教师之家”,用更加和谐的环境促进教师发展,从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通过“教师之家”促进学校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育新形势下的新尝试。要把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好,必须着眼长远,具有战略前瞻性,建立校领导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定位问题;需要配备良好的物理条件,包括独立的办公和教学场所、人员和预算保障,着眼用有效的服务吸引教师,切实让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教师之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搞“一刀切”,要符合学校实际,充分体现学校鲜明的特色。

总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专业化服务机构,是为教师专业成长保驾护航的,它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阵地。我们也期望通过这个阵地,将我省的教师队伍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