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课程改革正以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全国推广开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然而,作为检验教学成果重要手段之一的高考却一直在旧的轨道上缓慢移动,落后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步伐。如何解决高考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矛盾,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呢?

1.新课程开设科目门门必考。

高考已经成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现行高考制度下,由于许多科目高考不考,就造成了教师不教、学生不学问题的出现。高考、中考均如此。以中考为例,地理、生物不考,初中学校就不重视,学生升入高中学习时缺乏基础,教师不得不从头补起,费时费力。高中学段,信息技术高考不考。所以,高中学校也不重视。而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学生掌握其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此种问题的出现,源于高考考试科目不健全。为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前提下,凡是开设的科目高考都必须考。这样,才能迫使学生主动学习,以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学生的知识空白区。

2.继续强化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

答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但素质教育不回避考试,而且要不断强化考试的功能。只有答卷考试,才能公平公正地选拔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我想,国家选拔人才永远再也回不到“文革”期间由大队长推荐的那种模式中去了。既然存在考试这种形式,就必然存在分数的高低,高考是以分数论成败的,所以在命题上就有文章可做了。高考制度恢复初期,高考命题大多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学生只要死记硬背了教材,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到90年代末,高考加大了能力考查,命题的基本思想确定为“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这种命题原则,的确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受到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欢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按照其培养目标,充分地彰显学生的个性,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地体现学生们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在命题上大做文章。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受到家长们的好评。能力立意应该是新高考命题始终追求的目标,应不断加强,不可减弱。同时,在考试设置上也可推行开卷与闭卷、必做题与选做题的形式,照顾到知识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还要把研究性学习全部纳入命题范围,加以完善和深化,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3.综合评价成为录取参考依据。

高考改革必须要和新课程改革一致,通过高考为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四省区新课程高考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报名的必备材料和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指标,并且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例如,海南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了课程评价,在思想道德、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体育、健康、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改革将评价主体落实到学科教师,以避免仅由班主任独自评价可能出现的偏颇。山东在选做题部分推出“文选理,理选文”,以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新课程方案所强调的“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相吻合。只有选才标准从一元变为多元,才能促进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成为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考试设置上也可推行开卷与闭卷考试,在题目上推行必做题与选做题的题型,在科目设置上允许学生自选科目,即“X”科目,以照顾到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

高考是指挥棒,考题出到哪里,教师就教到哪里,学生就跟着学到哪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平台,新的高考方案也即将出台,它必将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