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宗旨,构建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高效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成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交流,使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逻辑与理性的掌握过程,更是人性与创造性的形成过程。

一、媒体资源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2011年我市各高中开始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改进行了一段时间,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展示、问题解决与评价,却忽略了传统媒体与多媒体资源设备的使用,倒是黑板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挂图、录音机、实物模型、视频展示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资源被弃之不用,造成投入巨资建设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资源被严重浪费,甚至理科的一些演示实验都被以播放视频代替了老师的操作,本末倒置。

二、媒体应用被淡化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一案两单”的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相应地在教学媒体的设计、应用方面思考略显不足、准备不充分。因而需要平时加强对“一案两单”电子稿的收集和积累,构建各年级、各学科“一案两单”资源库。

2.小组自主讨论、协作学习评价,以小黑板为主的分组应用展评,淡化了其他媒体(电视机、视频展台、投影机、电子白板等)的作用。

3.“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际教学、媒体资源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媒体选择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理解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可选择图表、实物或三维动画等。为了激发兴趣、升华情感可选取音频和视频媒体。

2.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视频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另外图片、风光片、故事片等视听媒体,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它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在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可提供实物模型、图表、动画等媒体。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如,为小学生可多选择动画、投影、视频媒体,为中学生选择媒体可增加一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规律上。

4.依据媒体特征。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用媒体,而没有最优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比如,能用实物观察的,就无须用图片和视频,能动手实验操作的,就无须用模拟教学。

5.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的最适用媒体,不等于实际上的最适用媒体。例如,在语文、英语等语言课和政治、历史等课堂上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时需要在小黑板上大量书写学习结果,这时完全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各个小组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或合作探究的过程展示出来,既大范围的展示各类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为后面的拓展训练创造了时间上的充裕条件。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怎样运用这些教学媒体,才能使教学更为有效,这是教学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兼顾其他因素。

总之,媒体辅助教学应该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使之更好地为高中教学服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无论我们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节课是什么内容的课,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过程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过程,变成视频播放。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利用这个教学工具,扬长避短,总结经验,真正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