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规划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量化目标,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将分别达到2250万人、1390万人;2020年将分别达到2350万人、1480万人。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高职院校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学习者比例达到20%,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初步建成300个富有活力和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根据六部门规划,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包括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根据规划,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规划还提出一系列具体工作任务,如:基本完成新一轮专业设置改革,学校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扩大学生选专业、转专业的自主权。建立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探索建立区域中高职专业设置管理的宏观协调机制;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宽带和校园网覆盖所有职业院校;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等。

规划也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做了政策延伸的创新部署。如针对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问题,提出“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针对我国城镇化加速的国情,提出“重点加强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和城市转岗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针对社会观念的制约,提出“规范清理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政策”。

规划还强调各地要进行跟踪指导检查,及时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评估,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鼓励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改变办学导向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最高只有高职层次,高职毕业生要进一步深造,有诸多现实条件限制。而在国外,职业教育不但有本科,还有硕士和博士,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

提高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当然有利于改变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局面,但仅仅提高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而不解决困惑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职业教育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因为就是授予职教博士,或许也会被认为比学术博士要低一个档次。

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来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学历教育为导向。事实上,我国一些职业院校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而是热衷于升为本科院校,这就是学历导向的结果。如果这种办学导向不变,接下来,职业院校会热衷于申请硕士点,甚至博士点,结果是职业教育的研究生规模体量增大,但却偏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定位。这与国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是背离的。

职业院校不安于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因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被认为是低层次教育,地方政府把办本科院校、综合性院校作为重要政绩,而职业院校也缺乏办学自主权。

要让职业教育摆脱低端教育的困境,必须对症下药。首先,政府部门要着力消除一系列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政策,包括取消高校招生的批次设置,让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平等竞争。如果职业院校的招生被放在普通院校之后,职业教育的地位就不可能提升。其次,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把自主办学权交给职业院校,这才能让职业院校有清晰的定位,并办出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熊丙奇)

职业教育既不能“断头”也不能“瘸腿”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提供更多人生出彩机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题中之意。

在舆论看来,《规划》的最大亮点就是打通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瓶颈”,让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甚至可以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还可以考研究生。这样一来,职业教育突破了成长的“天花板”,不再是“断头教育”。

职业教育“断头”的问题解决了,“瘸腿”的问题也该提上议事日程。在《规划》中,尽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包括初等、中等、高等3个层次,但很多政策措施的关注点、落脚点还是在后两个层次上,对初等职业教育缺乏更明晰的思路,这难免让职业教育面临“瘸腿”的尴尬。

职业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不少高中毕业生填志愿选专业时,往往一片茫然,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具备何种职业倾向,要么父母包办,要么听信书上的冷门热门说,其直接结果便是入职后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导致职业生涯的极不稳定与目标迷失。一项调查显示,56.1%的高校毕业生干第一份工作不满一年,能在第一个工作岗位呆三年的,还不到10%。事实上,在“蓝领工人”日益抢手,收入也高于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背景下,我们身边很多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孩子,也有意愿去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的,然而,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职业兴趣和潜能是什么,适合读什么专业,有些人就是在迷茫和徘徊中与职业教育擦肩而过。

反观很多西方国家,他们从中小学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技术强国”德国分层职业教育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职业教育伴随教育全过程,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业实际进行综合测评,纳入职业技能教学,帮助学生尽早认识各类职业、做出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而美国从1971年就开始实施职业规划教育,小学属于职业了解阶段、初中是职业探索阶段。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职业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瘸腿”的负面影响并不比“断头”小,有关部门该好好琢磨琢磨了。(任小康)

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丢失本色

如果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起点之时,不注重坚守职业教育的本色,而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学历,或者追求学校的级别,不但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反而可能让职业教育已有的阵地丢失。

“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据悉,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届时,职业教育将扩展至研究生阶段,职业院校学生不仅可以由专升本,而且还可以考研。

解决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最高只有大专层次的尴尬处境,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学历“瓶颈”,让职高毕业生拥有深造的权利和途径,顺利完成职业教育过程从低等到高等的过渡,实现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待遇,这无疑是完善职教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

然而,任何新的举措也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当数以千万计的职业教育学生纷纷涌向本科、研究生阶段教育的时候,这些拥有了本科、研究生学历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同等层次的普通大学生、研究生们面前,他们是否还能拥有当年中职、职高毕业生的那种“接地气”的压倒性优势?这是当前不得不慎重考量的问题。

职业教育受欢迎和受认可,就在于人人拥有一门实用和精湛的技术,而并非在于学历高低,这才是职业教育的优势,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色所在。如果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起点之时,不注重坚守职业教育的本色,而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学历,或者追求学校的级别,不但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反而可能让职业教育已有的阵地丢失。

这些问题如果通过妥善的观念引导,通过严格的高学历职业教育规模控制,通过有效的制度执行,如对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加大工作经历和实践时间的要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说到底,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其让目前的职业教育走高大上路线,向层级化的普通教育看齐靠拢,还不如让普通教育多学习学习职业教育的精神,多沾沾基层应用技术和实践的“地气”,变成理论与技术皆精的高水平人才。而此次改革中,部分高校将从学术型转为应用型大学,甚至一些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这一转型,也正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举措。当然,这种改革也不能一拥而上,必须做好准备和配套工作,按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才行。

更进一步说,职业本身的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更应该跳出学历教育的固定思维,在终身教育和在职技能培训的众多领域中谋求更大的作为,这也应该是我们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不能忽视的广阔天地。(罗容海)

补齐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短板

职业院校在我国一直都没有得到深入人心的发展,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经常有地方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上职校被曝光,如,2012年,陕西省紫阳县焕古镇曾发生不允许成绩排50名之后的学生参加中考,而要到紫阳县职教中心去上学;今年贵州省印江县在中考之前,也把学生按成绩排名,动员所谓的“差生”读中职。这类事件一方面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达不到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具备较广的发展潜力。这次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就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不过,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示意图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纵向上还算畅通,横向上与普通中高等教育联通路径却是时断时续。实际上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条腿是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优质资源不充足、升学机制不健全、保障政策不连贯、就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瓶颈制约。

首先,我国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相对匮乏,很多职业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是从普通学校转过来的,他们缺乏实践能力。其实,职业教育办得好的学校,它的生源会很广。如,英国著名的诺兰学院曾培养出超过7000名世界一流的保姆,美国烹饪研究院也是全美最好的烹饪学校,在全球也首屈一指。这些领衔全球的职业教育学校,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把职业培训的应用性和专业性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逐渐在学校中凝聚软硬件的过硬实力,形成良性发展环境,这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长处。

其次,我国职业教育升学机制还不健全。我国职业教育还处在初级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很多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升学参差不齐,尤其是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制还很落后,不少地方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依靠落后的行政命令或者经济利益诱惑,这哪里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正道呢?因此,在国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夯实职业教育的升学机制,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壁垒,拓宽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凭此吸引学生自愿走进职业教育的大门。

再次,我国职业教育的保障政策还不够连贯和持久。职业教育政策保障方面最重要的是资金投入的保障,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实习成本是由学生承担,这些学生又多数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这种局面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环节,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陷入了理论强于实践、到岗位还需进行二次培养的尴尬境地。希望国家这次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时,能够推出发展职业教育连贯、持久的保障政策。

最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市场中就业时,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不强。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达不到市场要求,很多时候,用人单位招聘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到实际岗位时,他们并不能马上成为“成手”,还需要用人单位用传统的“师徒”模式带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锤炼,把他们练就为“成手”,这无疑加大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因此,不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就业问题和人才进步的发展通道问题,就不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

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既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引导,也取决于自身的发展能力。希望伴随着国家建设和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的契机,我国的职业教育能够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广大有志于“凭手艺吃饭”的孩子开辟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造就出新时代的“鲁班、欧冶子”式的优秀人才。(李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