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物、惜物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的问题。在今天社会物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作为公民,作为中小学生,仍然要爱物、惜物,尤其是爱护公物。因为,爱护公物是集体生活的需要,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一个人高尚道德及文化素养的体现。爱护公物能够显示一个社会的时代风尚,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新形势下,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物、惜物,特别是爱护公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问题:不容乐观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愈来愈受到全社会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扎实推进,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中得到弘扬和继承,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及讲道德、讲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及风尚已成为主流,这是值得肯定和令人欣慰的。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时,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爱护公物问题现象依然不容乐观。

这些问题和现象主要表现有:在校内,一些学校的标语牌有的被学生乱涂乱画,甚或被踢倒,存放垃圾的箱桶被破坏;教室、宿舍的门窗玻璃被打碎;供饮用水的龙头被弄坏;操场上有的体育设施受到人为损坏,出现安全隐患;室内外的电源开关被恶意打坏,木门、桌、椅被踢坏;门锁被恶意堵塞;一些学生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粉笔被乱扔,花园的花草树木或草皮被人为地折坏践踏;师生教学所用的仪器、投影、屏幕、录音录像设施被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食堂内学生乱倒饭菜,不爱惜、不节约。

在校外,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公共设施及公物被人为破坏损坏的现象,当然其中有相当部分可能是一些成年人所为,有一部分是个别学生所为。如在一些交通干道、街道两旁,可以看到一些景观树木或枝条被折断,花果被摘扔掉;一些广告宣传牌上乱涂乱改;一些座椅、垃圾箱被破坏;一些照明设施被恶意损坏;在广场、公园内,随意乱扔垃圾、随地小便;在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石碑上乱写、乱画留写姓名等。

以上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但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十分严重,值得重视。

二、对策出路:协作共育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实践过程,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良好行为培养更是一个漫长细致的历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建立联盟,形成合力,协同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施之以教,方能取得良效。

1.重细节,抓实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面对的课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必须从学生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必须从细节入手。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守则》、《规范》内容知识的学习领会,更要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培养和训练。要制定好学段、年级的教育培养规划,使教育训练具有连续性、衔接性和长期性,持之以恒,防止出现忽冷忽热,随意间断的现象。在训练教育指导中要体现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贯穿一个“趣”字,不断增强灵活性、趣味性、主体性,使教育训练成为学生一个愉快的体验过程,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2.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喜爱、富有成效一种途径和形式。要加强对中小学进行包括爱物、惜物教育在内的品德、道德教育,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从学校和当地实际出发,设计策划好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学生欢迎、乐于参与的系列教育活动,如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升旗仪式、入学、入队、入团、典礼等时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保护环境、爱护公物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调查、参观体验等活动;开展其他诸如办手抄报、照镜子自查自找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

3.重机制,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改革和完善学校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教育新机制,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培养学生,促进健康成长的要求。中小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使学校的管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校的一切管理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价值目标。学校要依据教育改革、学生成长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特别是学生纪律、日常行为、公物财产保护等制度、公约,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不留空档,不存死角。要定期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以身作则,爱护民公共财物。要重视校园宣传文化阵地、园地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内容,美化、净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问题学生”、“单亲子女”健全心理素质,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定期开展先进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学生、进步学生的创建评选活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育人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4.重引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重要职责,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感染教育着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及遵纪守法教育中,学校必须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开展“做学生良师益友”系列活动,开展师生对活、谈话、敞开心扉、拉近距离等活动,开展班管工作的经验交流会等,教育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坚持育人为本,关注每一个有差别的孩子,爱护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教师不仅要做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不仅要智慧施教,更要行为世范,通过树立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师德表率等,使其发挥对学生的引领示范、榜样感召作用。

5.重协作,构建教育的网络联盟。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教育因素,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我们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等良好品德的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联系协作的主导作用,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家长学校、家访、校园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同时,学校也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党政机关、青少年教育机构及社会各方面对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支持,经过努力,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目标一致、正向合力的立体教育网络,构建新型的教育联盟,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一片洁净的天空,雄鹰才能翱翔;有一片蔚蓝的海洋,鲸鱼才能遨游;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学生才能快乐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协作,从细微入手,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强化学生的公德意识,成就学生成长梦,共筑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