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陕西西安导演姚远执导的女性年代情感励志大戏《我在北京,挺好的》经过一个多月在央视一套的热播,于6月10日完美收官。该剧由热播剧《小麦进城》原班人马操刀,王茜华继续领衔,更有在《甄嬛传》中饰演安陵容的青年演员陶昕然、《夫妻那些事》中的“王长水”闾汉彪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力求真实展现北漂族的酸甜苦辣。《我在北京,挺好的》主要讲述改革开放初期,陕南姑娘谈小爱为了寻找成功、幸福、爱情来到北京,遍历挫折、困境之后,终获幸福的励志故事。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全国网和城市网的收视都名列第一。剧中体现的励志与大爱精神也赢得了观众好评,获赞为“一部值得重温的好剧”。

讲述人在他乡的影视作品历来在电视剧市场都有一席之地,1994年《北京人在纽约》写尽北京人在纽约的奋斗、挣扎和彷徨,时至今日的是无法跨越的经典。时移势迁,相比二十年前国人对富有异国的向往,在国外一言难尽的奋斗,中国人在本土大幅流动的坎坷艰难恐怕更为辛酸。今日,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关注点基本转入异地打工者如何在陌生城市,尤其是陌生的大城市生存乃至扎根的故事。

2014年5月上旬,中国电视剧市场又迎来一部讲述人在他乡故事的作品。《我在北京,挺好的》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收视率再创新高。据称以全国网平均1.52%,34座中心城市平均1.70%的高收视勇夺双网第一佳绩。各路媒体虽然不是好评如潮,但正面的评论占了多数。来自于北青网的报道里写道——有影评人士表示:“打着‘接地气’旗号的影视剧不少,但像《我在北京,挺好的》这样戳中现实软肋和痛处的,可谓近年少见。”

文中进一步指出,业内人士分析该剧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触动了老百姓内心那根弦,无论是公司白领,还是底层民工,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异乡人”,不管收入、地位如何,那种身处异乡、努力融入的滋味大抵是相通的。

尽管对影视作品水准评论的走向很有影响力的豆瓣给出一星级评分的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甚至有人要求豆瓣给出负星级的评价级别,但给予三星级以上评价的依然明显超过这个比例。基本可以认为,这是一部质量合格的电视剧。而作为一部打着讲述外地人——其实是农村人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生活旗号的电视剧,其巨大的反差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戏剧性地为多年来大量涌入北京的所谓外来务工人员充斥着汗水和泪水的艰辛生活史做了展现和总结。从题材角度看,这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它能够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真相——这毫无疑问是这部电视剧应该追求和作为国民一分子的我们不能够无视的。这一切,都非常值得期待,也确实应该得到众多观众的共鸣。

然而,在真正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许多疑惑油然而生。号称三十年跨度,意图为大家展现时代变迁下异乡人在北京拼搏的故事却以大幅篇章表达几对男女的爱情纠葛。虽然极度强化农村人和北京人的身份差异,但这种强调恰恰使得电视剧失去了地域特征,换成农村人和上海人的故事也并无不可。整部片子向观众展示的北京不过是几处一掠而过的风景和一个四合院。无数次出现的大约是在一处雕塑顶端的鸽子,冒失而不知所云。北京作为背景该如何存在被曲解导致的城市特征极度弱化,使得电视剧的根本被动摇。“我在北京挺好的”七个字于是变得很可疑,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或是那些所谓的业内人士的评价和北京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我在这里强调北京这两个字缺乏意义,那么“我在北京挺好的”七个字为什么被作为片名?这仅仅是电视剧创作者的误差还是事实上证明了国内的电视剧从业者普遍的对片名的无能无力或是不重视?

在片名对内容已经不具备任何概括性和包含能力的情况下,具体情节的设置和走向就可以失控到发生更大的偏差——接地气、戳中现实的软肋和痛处、触动了老百姓人在异乡,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的滋味,把观者带入现实,看到自己作为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可以放在任何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中,其间看不到一个字和北京有关。就算放下北京二字不谈,小人物在大城市三十年岁月变迁中的人事沧桑也极有发挥空间,国内电视剧不乏优秀作品在前。不是情节往前推动,人物年龄变化就在表达岁月流逝,这只是最外部的基本条件。以爱情故事为卖点作为核心叙述线纯属迎合观众,是对叙事不负责任的讨巧。当然也是一种策略,运作合适的话,一样可以建构起整部电视剧的框架。写到这里,不由不提起199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拍摄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巧的是也是以北京为背景,大时间跨度的时代剧,也有农村人和城里人的风风雨雨的爱情。并非刻意拿来作对比,只是每每想起来,那么深的印象里,到处有北京的影子和二十年岁月流逝的感慨。而那爱情,如此深沉,如此动人。于是更是强烈地感到前者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大背景的不到位下,人物塑造还是能看到创作者的用心。徐晓辉这个角色算得上可圈可点,虽然和其他角色一样似乎缺乏某种向前走的姿态,但无论是他自身的个性设定还是和谈小爱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放肆和无所顾忌恰恰切中中国人的心弦——相对于这部剧所被认为的切中百姓的心弦,我可以认为没有徐晓辉,这部戏恐怕有一败涂地的危险。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里不是没有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但他们多少还在遵守一些规矩。徐晓辉仿佛是一个可以从任何打破常规的角度看问题的人,虽然这样的人在有各种规矩的社会是会吃大苦头的,但他满足了所有没有勇气和天赋,像他一样生活的人。人性中天生有不愿被束缚的冲动,对于在性格和人际关系中不能不讲究和追求融合和圆熟的中国人,内心深处因而会渴望有这样的一个人站出来表达他们无法表达的愿望。

只是归根结底,北京的缺失无法扭转电视剧根本的命运。我在北京,挺好的。但是,北京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