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所学校新的一天的开始,不是校门的开启,而是文化的开启。学校管理在经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等阶段后,呼唤文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管理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境界、新趋势及新阶段。

近几年来,洋州中心小学积极探索将文化融入常规管理的新思路,旨在通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促使师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和能力。

一、师德教育,体现“引领”

师德是教育之魂。师德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管出来的。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人也是如此,从外面打破是压力,从里面打破是成长。一直以来,我们在师德素养提升中注重心灵转变,多种途径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引领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一是学法、知法、守法。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要求教师熟记于心,用“十个严禁和十个不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二是在活动中树师德。先后开展“践行师德规范、做人民满意教师”演讲比赛、签名承诺活动、“规范教学行为、拒绝有偿家教”公开承诺书签订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为民服务”、“义工服务”、“义务献血”等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多种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时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不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三是“和美”文化,精神引领。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精神引领作用,学校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和相应,美相随”的文化理念,不断加大以“至和、至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将“丰润和美理念内涵,打造和美教育品牌”确立为新的工作目标。学校制订了和美教师、和美集体等评价标准、评选细则,利用国旗下讲话、电视台、广播台、手机报等加大“和美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和美教育”深入人心。同时要求教职工争创和美集体,争当和美教师。四是以考核促师德形成。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年终教师绩效考核,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监管,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通过多种举措,规范了师德,形成了良好的师风,树立了学校教师优良形象。

二、师能提升,体现“服务”

我们一直认为没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就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管理者,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1.构建和谐干群关系。首先是同向。通过教代会、座谈会等形式,凝聚人心、力量、智慧,提高向心力,形成“劲往一处使”的合力。第二是同行。我们要求所有班子成员做到“三个带头”:带头上课(班子成员上统考课),带头搞教研(班子成员人人有课题),带头当班主任(所有年级组长全部担班主任),以自身形象为教师做出表率,得到教师的认同。第三是同心。我们在工作上尽量为教师着想,经常换位思考,提高工作实效。我们关注教师的生活,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困难和烦恼。第四是同爱。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帮扶“四种儿童”, 老师们积极与贫困儿童、学困儿童、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手拉手”,通过捐资捐物、定期给家长写封信、个别辅导、谈心交流、共度双休等形式,长期提供帮助,教师与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发展,使师德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2.为了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拔河赛、篮球赛、才艺展示、文明办公室评比),都以年级组、教研组、办公室为单位进行;学期结束,以组、室集体为单位进行考核表彰。

一是注重抓实青蓝工程。每一个学期,结对师徒都会认真签订协议并严格执行。校长室、教导处经常随堂听课,注重过程管理并于学期末进行考核,每学期均评选最佳师徒结对。

二是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制订了“洋州名师”评选条件,将骨干教师培养指标定向到人,帮助他们制订和落实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中的资源优势,结对帮扶。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人,省市级名师能手20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人,成立了名师工作室。

三、课堂教学,体现“温度”

学校文化管理就是“人文管理”,就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并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最终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密切接触最多的时空。近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对“人”的关注置于教学的中心,努力让教育保持生命的温度,期盼达到让学生把在课内形成的品德、素质、能力于潜移默化中迁移于课外的教育目的。

一抓教学常规,确保课程落实。为不断强化规范办学意识,按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学科,我们制订了《洋州中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洋州中小教学月检查制度》、《一日常规管理检查手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组织教师反复学习,内化于心。不定期通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小型教学调研、学科竞赛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教学基本情况。

二抓教学研究,关注生命教育。2013年,学校围绕“幸福课堂”组织了专题学习和讨论,提出了实现课堂幸福的四个核心要素,即“灵动有效、风格迥异、体验深刻、文化自觉”。课堂上,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异想天开”。

2013年,我们将教学改革的视角再一次聚集到了学生身上,提出了教育教学必须回归到一个个具体的“人”——学生身上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复地讨论,老师们的教学认知又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切实认识到:只有承认差异,才能发现学生容易成功的地方;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精神愉悦中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带得走、用得上的能力;要关注心理,重视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教育和疏导,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今年,我们确立了生命化课堂的建设目标。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六个勤于”:勤于更新教育理念,勤于积淀丰厚文化底蕴,勤于研读文本,勤于交流碰撞,勤于反思,勤于提升。做到“六个善于”:善于发现学生闪光亮点,善于倾听学生真实声音,善于捕捉学生奇思妙想,善于唤醒学生创新激情,善于关注学生心灵感受,善于启迪学生生命智慧。

三抓学生才艺,厚实人生底蕴。为丰富学生生活,学校开设书法、形体、舞蹈、声乐等多个艺术类兴趣小组,学生全员参与。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有一项艺术特长,每周进行两次专项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展艺术节,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县艺术展演、社区慰问、春晚演出等活动,多方位为师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让优雅的艺术气质在他们身上如花绽放。

四、德育养成,体现“主体”

文化管理的中心是人。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近几年来,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我校坚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的原则,坚决摒弃空洞的说教,把发动学生能动地参与德育活动作为文化管理的关键。

一是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展示他们的特长,更可以促进学生把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逐渐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在我校和美文化打造过程中,我们在校训、校风、学风和校徽的设计方面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组织和美名言警句、主题绘画比赛,发动学生参与,通过层层评比,将优秀作品悬挂在走廊、楼梯过道。

二是让学生做好爱心传递。“争做文明小公民”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德育主题,建立了“小手拉大手”制度,让孩子的交通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教育家长,感染家长。学校设立了“文明监督岗”、“自愿服务岗”、“绿色清洁岗”等,让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在留守儿童的管理上,除了教师帮扶外,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同伴之间更容易交流沟通。

三是抓一日常规,重自促自省。我们在学生中充分讨论,制订了学校《小学生入学文明礼仪行为手册》,开展“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六个自觉”等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让学生相信好习惯铸就好人生,学校以“一日常规”检查为抓手,抓好阵地,用足时间,促自评、互评、大家评,同时每周评选文明小明星,推荐为光荣升旗手。

教育好比农业。农业讲究“精耕细作”。提倡精细化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理念的一种进步。学校管理如何取得教师的内心认同,我们的选择是“完善制度建设,推行校务公开,倡导以人为本”。

制度建设——近年来,我们努力提高班子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全体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实践中,锻炼管理能力,在学习反思中提升自身品位。一是实施了学校领导值日制,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每周固定值日一天,值日期间全面负责处理学校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二是推行了学校领导管理手册。2013年,我们将原来沿用多年的概要式的巡课记录,进行了各项要求的细化,演变成《一日常规管理手册》,实现了学校工作全方位的精细管理。三是实施了学校领导蹲点年级制,每位中层以上领导蹲点一个年级,抓好年级组各班工作,并参与指导年级组各项活动。四是实施重大活动分工负责制,每个校务会成员除了做好自己平时的本职工作外,在学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中,按照各自特长,都有具体明确的分工。

校务公开——推进校务公开,实施自下而上的民主管理方式。《班主任考核方案》、《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职称晋升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和考核制度,自始至终都有教师全程参与,考核民主公开。每学期期末,我们坚持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和学校全面工作,先分组小结,再大会集中交流,最后由校长集中解答,每一个程序都是营造和谐、追求完全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过程。

以人为本——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激励教师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主动积极地完成教育任务。为此,我们努力构建能唤起教师归属感、使命感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我们建设教工活动之家,添置锻炼器材,送上一份健康;组织对本命年生日教师和退休教师、生病教师的慰问,送上一份祝福;规范教师生活秩序,为远途教师安排宿舍,送上一份关怀;丰富文体活动,送上一份愉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脚踏实地,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举措,走一条具有洋州中小特色的文化管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