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不过是一个标签,贴不贴这个标签,人还是原来的人,水平和能力还是以前的样子。说实话,读书、教书、做研究不仅是自己的职业要求,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些已经成为我生活甚至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9月10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刘三阳再一次站在陕西省教师工作大会的领奖台上,这一次,他获得的是陕西省师德楷模的光荣称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这样淡然地看待自己的名师身份。然而仔细阅读刘老师的教学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从容淡然的背后有着不平凡的育人故事。

沐浴师德灯火相传

1977年12月,骊山脚下的临潼县城与往年一样寒冷,但却充满生机与活力。刘三阳和二哥进城赶考,晚上和考生们躺在铺着麦秆的大教室睡觉。发榜下来,全公社共考上5人,他们兄弟俩双双考中且年龄最小,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时全国师资奇缺,师大首批录生,刘三阳被录取到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

“师大重视基础、重视教学,有不少教学很好的老师,我听课时既注重讲课内容,也留意老师的讲法。好教师、好教法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刘三阳回忆说。大学毕业那年,陕西师大数学系146名应届毕业生中有6人考上硕士研究生,刘三阳位列其中。在辛苦的研究生学习之余,刘三阳意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执教的宝贵经历。

刘三阳读硕士的第二学期,陈开周教授因为出国,他主讲的研究生公共课《最优化计算方法》需找人代课,由于是新课,不好找代课教师,便让踏实好学的刘三阳承担了部分授课任务。初上讲台,边学边讲,对刘三阳无疑是一个考验,陈教授亲自听了他的第一次讲课。面对一教室的研究生同学和多位旁听的中年教师,刘三阳的表现让大家眼睛一亮——脱稿讲授,有条有理,思路清晰,板书工整。试讲的成功让一向认真的陈教授对刘三阳潜在的教学才能刮目,从此放心地让刘三阳代课讲授。

当问到为什么第一次面对那么多人能将临时自学的东西讲好时,他说:“当了10多年学生,听过那么多老师讲课,处处留心皆学问。听课既关注内容也留意讲法,读书、读文章既关注内容也留意写法。”无论在中学时期还是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刘三阳总喜欢打听那些课讲得好、学问做得好的教师。早在大学时期,他就对全国哪些高校数学比较强、有哪些数学牛人如数家珍。

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很快过去,刘三阳以优异的成绩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他又边工作边学习,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德才双修铸就名师风范

“他在教学、科研方面总能提出一些问题。我们交流很多,他作风认真,当时就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简单。”应用数学系原副主任、年届76岁的退休教师祝向荣教授这样评价刚刚参加工作的刘三阳。

刘三阳博士毕业不久,祝向荣教授提议安排年仅30岁的他为数学系89级新生讲授《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贯穿三学期,课时超过300学时,历来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对学生数学基本功的训练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甚大,国内外名校数学系从来都是请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主讲此课。领导安排刘三阳担任主讲并兼任教学班辅导员,足见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刘三阳毫不懈怠,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教材,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仔细揣摩教学方法,加之学生时代打下的扎实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系领导的一致好评。

“教学是良心活!”刘三阳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着这句话。1992年冬天,他因喉咙发炎化脓,连续几天发高烧,医生告诫他尽量少说话,更不能上课。当时也在看病的谢维信副校长说:“听大夫的,别去上课,我给你们系主任说一下。”刘三阳当面点头应允,可出了医院还是急匆匆地赶往教室,他说不想因一点小病耽误学生。

作为多年的院系领导,刘三阳具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他说:“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别班级的数学成绩并不难,难的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随着青年教师的大量增加,年轻教师成为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和学校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他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制订了相关政策机制和考评体系,并经常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进行抽查、指导,时常询问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力为年轻教师创造条件。

张鹏鸽博士说:“我刚上博士不久,有一次接到刘老师的电话,说他正在图书大厦,看到一本与我的研究方向有关的书,问我要不要,我当时特别感动。”博士生尹小艳说:“刘老师很勤奋,不管什么时候,走进他的办公室,总是看见他处于看文章看书的状态。我们遇到某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他都能很快指出哪个文献中有这方面的讨论。”张鹏鸽、尹小艳也和她们的导师一样,曾先后获得全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教以来,他已为国家和理学院数学系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受到校内外许多专家的好评。目前他的学生中,已毕业的博士70名、硕士140余名,毕业生中有28人评为教授,有10人担任院长、副院长或副校长,1人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还有1位硕士毕业生获国际统计学会优秀论文奖(共有3人获奖)。

教研教改富有成效

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学习与教学实践,刘三阳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教材奖,并获得首届全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他还负责国家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和国家级“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线性代数》,获得1项陕西省重点教改项目。

此外,他还应邀为西安理工大学全校教师做了师德、师风与教学的报告,为本校新进青年教师做了教学培训报告,还在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和《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中国大学教学》等全国性会议上做过“教有良法无定法”、“教学艺术纵横谈”等报告。其中陕西省大学数学教学委员会2007年年会 “教有良法无定法”的报告引经据典、理论联系实际,在年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教学研究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刘三阳一直重视对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注重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科学体系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深入探究教材的具体内容,在教材处理上一改数学教材长期形成的“定义—定理—证明—例题—习题”的刻板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改编、再创作,以便适合课堂讲授和学生接受,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十几年来,刘三阳共发表有关论文60多篇,总结了“讲课十法”、“教学十忌”,提出了教学中的“十个关系”和存在的“十重十轻”现象,使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受启发,也受到国内许多专家的高度评价。教改论文和讲课录像也使很多青年教师受益,受到同行的广泛好评。

刘三阳曾在出席国家教学名师表彰大会返校后的即兴发言中这样说道:“从上大学算起,至今已有30年,从事教育工作也20多年了,自己不断摸索总结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也时有所感、所悟,我曾经概括了自己的一个人生信条: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对读书治学、教书育人总结了两句话:学有佳境无止境,教有良法无定法。”刘老师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教研并重学高为师,育人带队德高垂范”,相信这两句话正是刘老师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