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又称前置性学习,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最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思考如何指导初中生开展有效预习,完成前置性学习。本文就将以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反比例函数》的有关内容为例来说明教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一、预习前,明确有目的的预习要求

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预习的第一步应当是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开展前置性学习的实质就是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读、做、疑、思”。以第九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课本的时候首先要把新课内容读两遍,读完第一遍要求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遍要求学生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标识出来,如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什么等。在“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性地去做一些课文例题,然后与详细的答案相对照,找出其中的差距。在“做”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诸多疑问,将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并重新阅读课文联系所学进行再思考。完成“读、做、疑、思”这四步以后再带着预习收获进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往往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惊喜。

二、预习时,提供多样化的预习形式

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很容易“喜新厌旧”,因此教师要不断尝试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预习形式。

1.提纲式预习。以《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这一节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提纲中列出如下问题:

(1)请画出反比例的图象,并说明其特征。

(2)结合图象说明反比例函数性质1。

(3)结合图象说明反比例函数性质2。

(3)结合图象说明反比例函数性质3。

(4)预习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上述提纲以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围绕这份提纲进行。同时为了刺激学生的预习热情,教师应当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预习提纲进行展示,并对学生们的预习成功多加鼓励。

2.答题式预习。就《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一节为例,预习题目既要涉及函数图象,又要涉及到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检验,同时,个知识点都应该有与之对应的题目匹配。

3.教案式预习。例如教师已经结束了第九章《反比例函数》1、2、3节教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做题经验以及在预习章节小结的内容基础上设计一份课堂教案,围绕章节小结把所学的内容列明,并寻找一些与该知识点相匹配的题目。完成预习教案以后,教师既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份优秀的教案,让该同学进行实战教学,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对该同学进行评价;也可以汇集各分教案的精华,由教师进行集中展示。

多样化的前置性任务让学生不再把预习当作课业负担,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学习乐趣,大家竞相参与。有了这样的热情,预习质量何愁不高?

三、预习后,尝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开展前置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预习与课堂教学两个教学环节脱离开来。有的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结果并没有对其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预习无用”的想法。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前及时对学生们的预习进行检查,教师根据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内容,对学生在预习中普遍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解答,对学生在预习中优秀表现及时进行表扬。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前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预习后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提出:“反比例函数无限延长以后会和坐标有交点吗?”这一问题一经提出立马收到了很多同学的应和。教师就可以在表扬该同学之后,引导全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前置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方面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了培养自学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表明,学生做好预习,上课的时候,较不预习的同学而言,听课会更为认真,能够跟得上教师教学的节拍,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当堂解决心中的疑问,而且在预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拓展性学习,在拓展性预习中,掌握知识的要点,通过拓展性预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