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前使用的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是我以前不曾想到的。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学习不是枯燥、乏味、无用的,而是轻松、愉快的,并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关系密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我把我的困惑、想法在我参加的雁塔区数学课题研究活动中提出,各位数学教研员和老师们都给了我大力的支持。在不断的研讨中,我逐渐有了教学思路,并亲自主持了西安市小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的研究。借助课题研究形成我的教学主张:生活数学。

课堂是课题实践的主阵地。我将我自己不断在学习中“领悟”出的想法服务于教学。这里我将我在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一些的所见、所闻、所想及由此引发的感悟、顿悟和大家分享,共同感受学习和研究如何传承数学知识过程的精彩!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对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只有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来寻找数学问题,才能培养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几位课题组成员老师在进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认识的过程中,每位老师充分让学生贴近生活,在教室里和自己家中找一找哪些物体是由这些形状组成的,并动手摸一摸充分感受这些物体的特点,这样学生经过了亲身实践,更扎实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同时也感受到了身边的数学知识。这样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达到了教学目的。

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和周长的知识之后的《交通与数学》一课我利用学校所处在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附近的有利资源,完全抛开课本设计内容,自己设计了一节乘车出游的课例,学生首先遇到解决行车路线的问题,从出发路线的9条路线中如何找出最短的路线,接着游玩大雁塔遇到了解决喷泉广场的周长问题和登大雁塔的塔高和登塔时间问题。最后又遇到了外地朋友来西安游玩的车票和乘车问题。整个一节课环环相扣在不知不觉的游览和欣赏中解决了一系列遇到的数学问题,充分体现我们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乘车问题也是一种典型,有这样一道租车题,大客车限乘客30人,租一辆50元;面包车限乘客20人,租一辆35元,现在有师生80人,怎样租车合算?这是一道思考题,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结果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是多种多样,但没有一定的条理性。但我继续追问:“要求是怎样租车合算?这里的合算该怎样理解。”一位学生说:“省钱。”那怎样才算省钱?学生说:“租车少就省钱。”继续追问:“也就是既要考虑人数又要考虑钱数,哪种车省钱?”在步步追问当中学生豁然开朗。要尽量地多用大客车,才能省钱。最后得出结论在解决租车、租船、租房间这一类问题中尽可能从容纳多的那一类开始考虑问题,才能最快地找出最合算的那一种方案。那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体验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好的发挥,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这就是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

在研究中,我深深感到课题研究不是简单的立项、研究走过场。在实践中,我常常把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意无意地联系,发现巧合越来越多,不经意的刹那,蓦然顿悟:那些我在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赋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同时蕴藏着一些深刻的理性思考和人生哲理。课题研究也让我体会到,课题是形成思想、检验思想的过程。

【点评】

学校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实现全面优化。实践证明,课题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但我们也发现,老师的研究是为学校研究,并未真正唤醒内在探究的需要。如何能让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鉴于我校的课题研究的优势——已有20年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的经历,并且均获得一等奖。目前拥有全国教育科学专项课题1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小课题8个,校主课题下拥有4个子课题组,全校教师参加课题率达95%,所以,“让课题创生我的教学主张”便成为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中,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促进自我反思,主动参与到教育改革中去,形成教育、研究、学习、创新一体化的职业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