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大学生公平意识的觉醒,大学生对于教育公平的看法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公平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面针对大学生对教育公平现象的看法、其对教育热点问题的观点态度,以及国家、学校、教师层面应改进的地方的见解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作者的结论和与之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城乡教育公平的现状测评与发展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为13JK0370)的阶段性成果,原昉为该课题主要成员。

在我国出现了许多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并且成为热点话题,如外来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择校收费、招生名额分配失衡等,教育公平观的形成非常模糊和不确定。我国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和最鲜活的实体,其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公平观的调查和研究是我们深入了解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公平形成了重要的研究背景,从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大学英语专业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随机的2个班约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252份,收回问卷242份,大一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为232份,有效收回率为92%。

2.研究工具

大学生教育公平观问卷采用了自编问卷,在实际测试和专家多次讨论的基础上编制。问卷主要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和调查题目,包括单选、填写和开放性题目共32题,围绕教育资源配置、阻碍教育公平因素、城乡教育差距、奖学金助学金发放、高校问题、教育投入、择校收费等一系列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3.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于大学教学观的调查主要通过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梳理,并且通过各个步骤进行数据编码整理,对各个变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进行描述统计,并计算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T检验进行了统计推断。

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来调查大学生的教育公平观,首先,从个人日常学习生活方面调查对于身边教育公平问题的看法;其次,研究大学生对于教育热点的态度;再次,两个开放式问题,让学生从国家、学校、教师的角度探讨其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

1.调查的三个方面

⑴大学生对日常学习生活方面的观点态度。大学生接受教育该问题共四个选项:A.相信知识改变命运;B.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C.遵循父母的意见;D.没有太大愿望,考上就读吧。选项结果的众数为B,学生们认为上大学主要还是为了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可能是大学生们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就业。其次,就是学生们还是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毕竟高考是现行中国考试中最为公平的一项考试,学生们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身的命运。对于教师是否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是否会对学生的学习关心、教师是否会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教师是否会公平地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比较正面、积极的,认为教师在这几个方面对学生都比较公正,且较为关心学生。但是约7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教师跟他们沟通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依次注重学生的分数、德育、学生专长、学校自身发展、校风等。对于分数格外的注重,说明我们还是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⑵大学生对教育热点问题的观点态度。对于教育资源方面,57%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是比较不公平或是非常不公平,只有9%的学生认为是比较公平或者绝对公平,现如今地区差异、学校间的差异比较明显,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当代大学生认为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国家的财政主要投入在发达地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增加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我们要优化资源配置、教育评价体系,那么其附加带来的城乡教育差距和择校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调查,学生们也坚信中国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奖学金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应该循序渐进地加大其投入,而不是突然加大其幅度或者维持现状,但是在奖学金的发放问题上,学生们确认为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①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发放金额大,只针对贫困生,但贫困生均有助学金补贴,对于学习更好的家庭水平中等不够申请助学金的不公平;②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其中有作弊现象;③评选方式不公平,一般都是班干部获奖;④评审材料造假;评审人员或评审学校不公正;⑤审核核查力度不够。

同时,48%受调查学生们认为择校收费不可理解,违反教育公平。对于大学招生各省间比例不一的问题,55.6%的学生表示无可奈何,是中国目前教育投入方式的必然后果,22.7%坚决反对招生比例不一致问题,这是典型的教育不公,只有6%支持比例不一致,认为这是对大学所在地的纳税人负责。调查结果显示,教育不公平依次体现在:各地分数差异导致的入学差异、师资分配不平衡、教育设施不均衡、不健全的加分制度、高收费导致的择校问题等。而自己的学校有着招生剧增、学术政治化倾向、媒体对大学的歪曲、递减的政府资助、学术道德的腐败、过分追求学术成果和数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大学生们认为教育的监督制度、各地师资和教学设备、高等教育的投资等方面要不断改进完善。

⑶大学生对国家、学校、教师层面应改进的地方的观点态度。根据开放性问题,国家层面,学生们认为教育软硬件设施分配不均,城乡差异较大,教育资源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基础建设投资应进一步加大,改善偏远地区的教学环境;均衡各方面资源配置,优化师资结构;取消高考加分制度,各省录取分数不同;取消划分重点非重点,985、211院校;加强对教育行政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惩教育领域贪污腐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素养,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对各个专业一视同仁,减少重理轻文现象,发挥文科生在各领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社会上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同时加大对文科院校的投入。

学校方面主要的问题存在于: 大学应去行政化,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自由,培养大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减少盲目扩招,精益求精,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都应深入和提高,完善对学生的考评制度;少做面子工程,国家给予的财政资金应该用在学生身上,保障学生利益;合理利用政府拨款,完善教学设施。

教师则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教师教学质量、自身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对学生一视同仁,多关心同学,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创新,以学生为主;多元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涉猎面更加广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的喜好和专长,不能拿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方式、内容。

2.各个调查问题相关性研究

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我们查看了各个方面问题的相关性,我们挑出了几组相关显著性较高的数据进行分析,如:

我们可以看到问卷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原因同年龄、年级、教师是否会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及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类别相关程度较高,sig值分别是0.522、0.737、0.559、0.922,且都是正相关。因而,我们可以推测,年龄越大或者学生所处年级越高,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可能有些消极,从最开始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到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再到遵循父母的意见,最终可能会觉得考上就读吧,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愿望。这些都可能是由于现如今好多人觉得“读书贵、就业难”、读书无用论,以及大学的教育质量和知识更新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等原因有关。但是在大学教师是否会对学生一视同仁和回答问题的公平性上来说,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从此表可以得出,教育资源是否公平的观点与学生所处年级、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国家在财政在奖学金发放方面是否能够达到公平的看法相关程度sig值分别为0.542、0.641、0.792都大于0.5,可见他们有比较强的相关关系。随着学生逐渐步入高年级,他们对于社会问题和现象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个人见解,更多地会看到公民目前使用教育资源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区域匮乏、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产业化、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等问题,所以他们会感觉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善。这也跟经济发展的程度相关,经济发展越好的地方,教育资源的使用会更公平一些,经济越落后,教育资源越匮乏、分配越不均,从而导致教育资源越不公平,诚然,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现状来看所占的教育资源也越多。另外,奖学金发放也跟教育资源息息相关,教育资源现状越好,奖学金发放越能体现公平性,反之,越差。

从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教育模式是否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与教师关心学生程度、师生交流程度与教育改革是否会促进教育发展之间的sig值分别为0.623、0.816、0.719,说明他们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越关心学生、越加强与学生交流,学生会认为现行的教育模式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教师越能够提供学生需要的知识传授和更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同时我们教育不断改革,虽然不断地有挫折,但是总体还是持续地促进教育模式的完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3.T检验推断统计

我们采用了单因素ANOVA(即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学生所处年级作为控制变量,来观测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教育公平观上是否有显著的差异,其中设定为95%的置信区域,0.05的显著水平。如果数据方差齐性,那么通过LSD分析,如果未通过齐性检查,则进行Tamhane’s T2配对比较试验。分析结果如下:

我们将sig值大于0.05选项都分类出来,这说明差异不显著,方差是相等的,通过T 检验,也就是说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问卷中高等教育的原因、教育资源是否公平、师资设配是否分布均衡、大学是否过分追求学术成果质量、教师投入是否合理、加分制度是否健全等上述表格中的话题大致观点是一致的,而对于问卷调查中的其他问题,如各省招生比例不一致、学术政治化倾向、教育公平的理解、外来子女受教育、阻碍教育公平的因素等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存在年级差异。

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首先,大学生对于教育公平热点话题、生活出现的问题都是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的,尽管问题很多,但是对于我国教育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批判地看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表明大学生们对于我国教育存有信念的,希望其不断改革,完善自我,趋于完善。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所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教育公平上,我们还是有很多不足,比如招生比例、盲目追求成果数量、大学扩招剧增衍生出的问题。而事实上,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是相关的,而非矛盾的(田正平,李江源)。最后,尽管不公平的现象很多,但归根结底学生们关注的最多的还是机会均等的问题,无论是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外来子女上学、高考加分制度、高考各省录取比例不一致、学校择校收费等问题,这些都是大学生们寻求机会上的平等,改善生存状态的要求。

在大学中,学生们逐渐形成自我的教育公平观,为了促使其正确健康地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政策保障

国家应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改革、调整教育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从制度和政策角度,逐步缩小城乡差异、学校差异、录取差异等,并构建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

2.学校、教师、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学校、教师、家长是与学生最紧密相关的群体,其应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帮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帮助学生们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民主氛围,建构和谐校园、家庭文化,帮助大学生们持续、健康的发展。

3.树立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的公平,而对于公平的定义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大学生们应该树立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现象,立足现实,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教育让社会更美好——十八大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高校科技,2013(2):63.

[2]王文勇.教育公平观:问题和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5):44.

[3]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研究,20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