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能大赛的举办对职业院校的教学产生了积极效应,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同时也令人深思,应把技能大赛归入到常态化的教学中,避免踏入“精英”教育误区;同时平衡好财务预算,做好实验实训用品采购,才能真正培养出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技能大赛 积极效应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2008年教育部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提出:要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可见一斑[1]。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院校踊跃参加。大赛已经成为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导航标”,它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但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教学思考。

技能大赛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效应

1.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不论是省级还是国家级技能大赛,参赛院校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大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以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国赛化工检修钳工赛项为例,大赛需要两名选手,每次报名参加的学生会达到六十余人。将这些学生培训一段时间,通过考试初次选拔出一半学生,集中培训一段时间后,再次选一半学生,以此类推,直到最后甄选出参赛选手。在选拔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激发了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使得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2.技能大赛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理论讲解,不重视动手实践[2]。其结果是教师觉得讲得很费劲,学生更是感觉枯燥无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普及,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好动性强,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处在风口浪尖上,不得不改。而技能大赛采用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测试、现场应变抢答等形式,全面检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安全意识的职业素养,传递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息和方向。在这种新形势下,各职业院校纷纷根据大赛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向培养手脑并重转变,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3.技能大赛促进了课程设置的调整和课程改革

本着“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大赛充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大赛内容也力求与企业生产实际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的基本原则。而多数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实训项目没有随着企业的变革而变革,造成了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3、4]。伴随着技能大赛举办的成熟化和项目的多样化,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大部分职业院校都进行了课程改革。适当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按照“职业领域”对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形成对应的“学习领域”,从而既能满足各类技能大赛的要求,又能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可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力地推动了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改革。

4.技能大赛提升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

随着技能大赛的多次举行,承办院校每年都会邀请企业的行家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同时研讨比赛项目的深度和不完善之处,并最终确定比赛规程及评分细则,提高技能大赛的技术含量和专业难度。参赛学校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锤炼了实际操作水平。不仅如此,每年为取得好成绩,各学校将教师派到高级别的职业认证培训机构进行专项培训认证,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为提高参赛团队的指导水平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指导教师能力的提升,会逐渐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整个教研室的技能提升。因此,技能大赛直接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学中受益,达到双赢的结果。

5.技能大赛促进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由于技能大赛有市赛、省赛、国赛,有的地区三类赛项项目并不完全相同,职业院校如果要参加相关技能大赛,必须有相应的大赛设备组织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会根据自身的财力状况,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设备和教具,新建或扩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这些都在客观上对学校整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大赛结束后,这些实验实训基地都会应用于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技能大赛带给教学上的思考

1.“精英”教育误区

尽管参赛选手经过了层层选拔,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但是,学校实训场地的设备是有限的,教师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选拔过程不会很长,往往两个礼拜左右。一旦参赛选手最终确定,就集中培训。参赛的教师、学生和指导教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中,个别学校甚至让参赛选手放弃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关教师也无视正常的教学工作,专门集中培训。由于各级各类比赛时间跨度长,选手的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至关重要的是,用很大的精力只是去培养几位“精英”同学,即使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名次,也不能代表学校真正的教学水平,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长此以往,应该说是职业教育的悲哀[5、6]。

职业教育要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目标是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面向全体职教学生的教育。而片面追求“精英竞赛”,有损大多数人的职业自尊心。少数人的参赛,并未能带动全体或者大多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得力的措施来保障或者检测这种提高,那就失去了举办技能大赛促进技能教学的作用,因为举办大赛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选出一些尖子学生,而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近几年,省级赛项一般在四月举行,国赛在六月举行,各参赛院校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是提前三个月就开始“操练”,也就是说,几乎寒假结束,新学期伊始就要开始进行选拔赛,进行“大练兵”了。这无论从人力还是学校财力资源上来说,都是一种浪费。更有一些学校,由于财力状况欠佳,只要是大赛用品,一路绿灯,和大赛无关的一些必备的实训或实验课用品,却减了再减,直至课时少得可怜或者干脆消失。这极大地挫伤了一部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从根本上破坏了教学的有序性。大量的钱财只是为了取得名次,重复训练也是为了相同的目的,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也远离了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初衷。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效应,有效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实训课和专业课教学,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引人深思。今后应该把比赛刻苦训练的内容和精神归入到常态化的教学当中,避免走入“精英”教育的误区。同时积极进行财务的预算,平衡好实验实训用品的开支,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专业发展和改革模式,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07):78-80.

[2]李名梁.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驱动机制研究:一个利益相关者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30-33.

[3]张雅泉.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01):34-37.

[4]李名梁,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分析[J].职教论坛,2012(24):73-76.

[5]刘阳,郝建军.如何通过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