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危机的降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满意的人才?笔者认为,中国高校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探求生存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创新 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1.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理念

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有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全面发展人才从人才培养规格来说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具体来说,应该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素养,懂得一定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社会中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培养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商务谈判、文化管理、情操素养、不断探索和研究、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理念的全面人才。

2.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十七大提出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应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核心价值,重视学生的主张,顺应学生的禀赋,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天性。学生的培养层次应该有所差异化,人才培养应该依据学生的禀赋梯次配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使得学生具有技能、文化,以人为本办出特色,适应教育发展规律,更好地履行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和引导社会进步的职责和使命。

4.OSC人才培养理念

应用“OSC”人才培养理念,开放合作理念(Open and Cooperative Paradigm)、 强化资源整合(Strengthen Integrative Resources)、创新培养过程(Create Educational Process),有助于学生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

图1“OSC”人才培养理念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1.因材施教,分类管理,明确培养方向

大学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机构。创新人才培养,大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需求多样化、技能化、知识化、创新化。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结合学生的禀赋和兴趣,如今大学可以从三个方向培养合格人才:学术化人才,实践型人才,混合型人才。

基于大学的本职作用与社会责任,保留大学的本质,建议学术化教育,注重人文素养,进行理论研究与知识创新。还需要培养学生注重与现实热点接轨,善于思考。市场经济下,人才完全“儒”化或者“文”化,那么他或她步入社会以后,不太能与社会接轨,就会将其社会适应能力差归结于学校,而对教育丧失信心。商学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同时教育应该强化这类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文学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企业相结合,文化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重大,应积极培养懂得企业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社会需求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议人才培养实践化,创新化和创业化。国家政策在就业上鼓励创新创业,创业型经济必然是一种趋势,那么学校就应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要懂商务谈判、市场营销、人事管理、企业经营、财务管理、投资与融资、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实训,学生既能接受知识,也能够提高参与度。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与反思,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发明与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建立10个虚拟公司,推动人才的实践教学与就业指导,这些虚拟公司还可以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场地。

2.专业复合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人才应用实践化,技能多样化,课程务实化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找到的工作与专业不太对口,更多的社会矛头指向学校,学校要解决这样的困境,本人认为可以进行专业复合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的课程务必要改革,纯理论没有错,但是可能由于教师的水平、方法,学生的兴趣点等因素纯理论课程达不到理想效果。比如说有些课程,通识类教育课程,建议教改。作为教师很害怕成为学生眼中的学分工具,来或不来,都愿意要的是那影响他毕业的学分。各个专业有差异,各个专业最终走向社会的时候可能没有一个可以完全适应的岗位,那就实行专业复合培养。通过虚拟公司解决产学研结合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如图2所示)。当然在大学过多的商业化,也许会伤害大学的文化本质,所以学校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商业变成真正的校园文化而不影响大学的本质意义。

大学的特色可能是行业性、可能是性别差异化、或许是技能化、或许是职业化,不管怎样的特色,都是凸显其差异,体现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社会适应性。目前很多企业对员工所进行的培训着重礼仪、士气、品质的培养,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的人才要求培养,这样课程就务实了,也能促使教师强化自身的技能。

实践出真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实践,产生世界名牌大学的同时,也产生了美国硅谷。在商业文化传播与推广中,教师应该专业化、技能化、实践化,还可聘请企业高管人员到校开展讲座、论坛,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创作商业项目,从而推动新知识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胡庆东.创新人才培养理念[J].科协论坛,2012,(04).

[2]王丽秋,翟洪江,张贵学.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

[3]探析“以人为本”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圳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2,(06).

作者单位:龙 晶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