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管理中一个新难题。本文分析了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及优缺点,指出了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校 多校区 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合并重组,“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越来越普遍。高校多校区办学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开拓了新的办学空间,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建立多校区的学生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成才成长,是当前多校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及优缺点

1.条状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学校设立有学生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向分校区派驻学生管理的分支机构,负责分校区的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其优点为管理权力集中、管理结构简单、指令落实较快;缺点就是管理空间跨度大,人力物力成本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学生管理部门难以保证第一时间处理和帮助,降低了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2.块状管理模式。工作机制上通常表现为 “学校统一决策,分区各自管理”,各校区均有自己独立的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具有较大自主权。其优点在于管理跨度小、机构完善,利于充分调动各校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校区的快速反应能力。缺点在于容易造成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的不统一,产生各自为政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条块结合模式。学校加强对各校区统一管理,同时根据某个或几个校区实际设立校区内部的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其优点在于管理紧贴实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增强了校区的积极性。缺点是学校对各部门的调控能力下降、管理成本较高、协调事务的难度加大等都是其存在的不足。

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育人环境不全。国家和社会要求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当前,多校区高校学生摆布,要么是学院、学院分离摆布,要么是本科与研究生分别在不同校区,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潜移默化影响存在人为的隔离。

2.管理成本加大。多校区办学的高校由于地域分散,校区间有的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资源分散,协调任务加重,造成学生管理成本上扬,管理资源严重浪费。

3.资源共享困难。因空间距离的原因,多校区高校通常分别在各个校区建造一定的场馆,建设如生活条件、图书资料、学术讲座、医疗条件、实验教学设施等。由于学科和专业的差异性,很多资源要么利用过度,要么资源闲置,资源未能充分共享。

4.文化建设不均。当前,多校区高校的核心校区文化历史积淀较强,新建分校区由于建设时间短,较短的时间难形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积淀和氛围不浓,凸显了新老校区、总分校区之间文化建设中的差异性。

5.师生交流不够。当前,高校多校区办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居住在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老校区,而学生大多居住在离市区较远的新校区,造成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校区生活和学习。很多教师上课结束后急于赶班车时间,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外交流很少,教师很难与学生在学业、心理、感情等方面进行沟通。

加强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研究

1.建立科学机制,实现集权分权有效统一。对于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学生工作来说,也就是学校应将学生管理工作要从全盘和大局考虑,建立学校——学生处——校区学生工作组或办公室——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基层管理人员的运行体制,以实现实行学校与校区之间,校区与校区之间的多校区学生管理集权与分权结合。要以学校为中心,各个校区学生教育管理为基点,使得每个校区的学生工作都有加强而不游离于整体之外。

2.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生动、易以接受的特点,通过各校区之间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等载体,实现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学生愿意并乐于接受的教育体制。 要通过开展校区间教师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等活动、学生之间的联谊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校区校园文化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进行交流互动。

3.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纪律严格、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学生管理队伍,为学生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基础。建立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在新建的校区,推行每天值班制度,安排学校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专业教师进行值班,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做好学生的知心人。

4.建立网络校园,实现信息和资源贡献。对于校区间地域较远的高校,应搭建信息化的工作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如建立远程会议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等。加强“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使网络教育积极发挥作用和效益,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

5.实行教师辅导答疑,增加师生交流互动。学校要在各校区设立教师工作室,建立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每天安排一定教师开展辅导答疑,在固定时间地点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多给学生进行课余辅导,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专业知识铸造英才。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发现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和授课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及时解决学业、生活上的困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超月.协同管理视域下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新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8.

[2]张红英.入学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7—8).

[3]王伟国.新疆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