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工作负担激增,工作压力加大;部分英语教师产生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现象,他们已成为职业倦怠高发群体之一。本文拟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方面究其原因,探讨防范和降低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剖析

教师是学生教育和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担负着培养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陶冶学生情操,还指导其学习和全面成长。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容乐观,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职业倦怠”已然成为其主要表现之一。教师工作成效的“潜在性”和教师职业性质的“助人性”两大特殊属性使得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

职业倦怠的界定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情绪耗竭,即感到耗尽、用完;人格解体,即表现为冷酷、麻木;个人成就感降低,即自我评价低和缺乏适应性。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2]职业倦怠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师群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长期处于工作疲劳状态,工作中容易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抱怨、紧张、烦躁、易暴、易怒或恐惧等负面情绪;情感资源枯竭:对学生持有冷漠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有意疏远回避学生、减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缺乏同情心;教师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对自己的教学价值和意义评价降低,缺乏工作自信心和进取心,消极对待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抱着玩世不恭的心理混日子;工作中产生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丧失自我效能感等负面现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而不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应对,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教学品质低劣,学生成绩下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成长。美国学者德沃肯(Dworkin,1987)曾慨叹:“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因此,深入了解、分析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认清其危害性,探讨有效降低教师倦怠程度的措施,是目前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职业倦怠产生的社会原因

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高职英语教师的行为势必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来自社会的关注和压力长期作用于教师,往往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症状。

首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是人之模范,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兼具社会伦理功能和教化功能。在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学生英语能力的优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国家、社会难免对英语教师寄予厚望,因此,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承担着压力。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一线具有高级技术技能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不断进步和改革,为社会培养一批毕业后直接可以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的实用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的要求愈来愈明确,社会各界势必对高职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教师理应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批能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生产中去的实用型英语人才。这些长期要求和压力给高职英语教师心理和精神上带来很大的负担。第三,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英语作为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时量必然会不断增大,课堂人数膨胀,两个甚至三个班级的合堂英语课在很多高职院校屡见不鲜,导致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使得他们心力交瘁。最后,作为大学教育里的一门基础课,英语一直以来得不到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倾斜惠利,职称评选、课题开发与研究、职业拓展等,都比其他专业课机会少、难度高。

在现实调查中发现,高职英语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是教师领域里较低的,这种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畸形关系极易挫伤教师积极性,导致他们心理上的疲劳,最终成为诱发职业倦怠的因素。

2.职业倦怠产生的组织原因

教师所处的环境——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这一组织内成员和组成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学校政策、师生关系、教师关系、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的关系都会对教师工作行为造成很大影响。第一,学校内部不合理的发展机制,恶劣的工作环境,压抑的管理风格,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政策,不完善的奖罚激励体制,名目繁多的检查、改革、建设、评估、验收,缺乏灵活性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政策制订过程中教师决策参与程度低等现象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从而造成他们心理抵触行为;第二,高职教育生源复杂,质量差,学生基本素质相比本科院校较差,英语水平低,不少高职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因此,课堂纪律比较松散,学生缺乏约束力,知识技能掌握不理想,这些因素带来的预期与实际不符、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现象易使英语教师成就感、满意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丧失,产生自卑心理和消极怠慢的工作态度;第三,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也会导致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淡漠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领导、同事之间的冲突、矛盾纠葛是引发教师压力与紧张的根源,给他们带来压抑感,导致他们精神不安定,心情烦躁,工作效率低下;最后,高职英语教师长期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多年来使用同一种教材,同一时间段内多次教授同一种教学内容,单一的刺激情境无法激发教师工作兴趣,也是诱发英语教师工作怠慢情绪的因素。

3.职业倦怠产生的个人原因

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素养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品质的一个因素。一名英语教师的个人人格、教师控制点、教师效能感、心理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素质,甚至教龄、性别、家庭环境、婚姻问题等也会给他们带来倦怠心理。

研究表明,具有A型性格、趋向于外归因、教学效能感低、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个人专业能力相对弱或缺乏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往往容易产生倦怠症状。这些教师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理想,容易将学生学业好与坏倾向于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或在工作中怨天尤人、听之任之;抑或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识不清,对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看法和判断产生偏差、缺乏对自己教学效果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此外,家庭不和睦、婚姻出现危机会导致教师情绪低下,工作不投入,加剧职业倦怠。

解决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

1.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学校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一,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予以英语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民主权,使教师切身参与到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制订中去;改革陈旧老套的规章制度。第二,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关心,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适当减轻他们工作负荷;沟通交流工作也应受到重视,校领导多开展群众路线工作,了解教师需要,必要时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教师减压减负,克服工作倦怠心理,保持高职英语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注重学生社会观、学习观、组织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培养,定期开展品德修养班和学习讲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荣辱观,尊重知识,尊敬教师,学会感恩;开展校园活动,加大师生互动,大力改善师生关系。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和教师文化生活的建设,改进校园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丰富英语教师业余生活,帮其释放工作压力;通过合唱、团体舞、运动竞技等文化活动充实教师业余生活。

此外,在加强专业课建设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加大对英语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投入,给英语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他们更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提供有利平台。

2.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教师专业品质的培养和建立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总是以教师自身特征为中介,一名教师的专业品质直接调节其教学活动。

首先,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明确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发现职业倦怠症状要及时进行调整,绝不能听之任之。其次,提高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树立高标准的职业形象。具有高效能感的教师不容易焦虑、暴躁,工作中显得更自信,负面情感表现较少;高职英语教师理应认清他们的社会角色和职责,通过自身努力建构具有奉献精神的道德形象、新文化创造者的文化形象和有效能教师的人格形象三者统一的职业形象。再次,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不少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源于自身业务方面的压力。由于大多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这使得不少高职英语教师队伍中出现学习懈怠现象,导致其自身知识逐年枯竭。作为教育工作者,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发展性,时刻谨记和实践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通过新教师入职辅导、进修培训、实践反思(自我教育)、协同教学、合作教研等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最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生活乐趣也是缓解教师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教师工作比较孤立封闭,与社会联系较少,这种局限性致使大多英语教师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单调,长期处于这种孤独寂寞的教育环境下,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此外,整个社会和国家也应给予高职英语教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社会和国家支持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迫使英语教师长期处于高负荷缺乏关心的不良运转中。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劳动价值是极高的,他们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享有社会权利和地位。国家和社会理应为教师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提高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真正做到“尊师重教”,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目前,职业倦怠已经对高职英语教师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他们工作能动性的发挥,进而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这一课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国家教育资源的隐形浪费。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6-6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0.

[3]陈桂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8):23.

[4]张庆宗.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外语,2011,(42).

[5]傅建明,李勇.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