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法教学近年来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大力推广案例法教学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其中,选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脱节,案例分析过于程序化,案例情境设置不当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需要认真思考解决之。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 案例法 问题

近几年来,案例法教学以其所具有的“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心智”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特征,[1]广为各大中小学教师青睐,对于打破传统单一的、以讲授法为唯一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顺应教改精神需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近几年来也一直在尝试通过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上课兴趣,提高体育课教育教学效果。为此,许多体育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借鉴案例法教学经验,积极运用案例法教学思维,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认识视野,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鉴于案例法教学 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许多高校还专门组织教师就推广这一教学法进行集中研讨与观摩教学,可见案例法教学以及这一方法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需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尽管案例法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在使用这一方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也是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方法的认识前提。

暴露出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习者分析案例,进行学习、研究,让学习者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习者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2]在实践中,要成功使用这一方法,需要具备几个要素,遵循几个条件,也就是说案例法的使用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为的事情,其中有一定的规则和规范需要遵守。首先,从案例法的使用所必备的要素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是案例法使用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评价案例法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主要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否将这四大要素有机融合为一体。其次,案例法教学要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典型性与应用性”、“系统性与综合性相统一”的原则,[3]从案例的选取,到教学情境的设置,再到问题的导出等环节都需要认真钻研,精心准备。而从当前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看,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其一,案例选择不得当,主要表现为案例所包含的特定内涵与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不搭配。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法教学的实质,只是通过简单的形式化的模仿,随即选取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来使用,尽管也能起到烘托课堂气氛的作用,但由于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想脱离,故一堂课之后学生并不能从中真正学到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其二,对案例法的基本教学精神及其价值导向把握不准确,将案例法等同于事例法,认为用案例法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列举几个事例,然后让学生分析一下就可以了。对案例法的这种简单化理解,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和提高。其三,虽然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案例,且案例的内涵与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吻合,但使用案例的方法不当,不仅在程序上体现不出案例法所应包含的“以学生为主体要素”的指导思想,在实质上也没有与传统的“满堂灌输式”教案模式区分开,课堂教学中缺乏明确的问题导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没有得到激活。笔者用“偷换概念”来形容这种情况,即教师虽然打着案例法教学的旗号,但实质上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灌输式”的。其对案例本身的讲解,不是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而是教师通过自说自话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这种现象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极为常见,恐怕和体育课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学习有关。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出发,在充分汲取教育界对案例法教研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将案例教学方法用好用活,需要对案例法使用的前提、过程和保障条件进行科学分析与界定。

1.精心选择案例是成功开展案例法教学的前提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载体,选好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案例教学实施的成败。”[4]那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什么样的案例才可称之为是好的案例呢,对这一问题每个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认为,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依大纲教学指导精神,所选取的具有较强针对性或者配套性的案例就是好的案例。当然这是从案例应具有的精神实质方面来讲的,除此以外,好的案例还要兼顾一定的形式要件,能够融针对性与趣味性与可行性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教学能力,能够在精心钻研专业课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于宽阔的知识视野,遴选得当的案例。

2.科学组织教学过程是成功使用案例法教学的核心

再完美的设想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体现,优秀的案例能否生发出其应有价值最终还需要借助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其中,问题的设置、情境的构建、案例的分析与评述,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着力做好的几个内容。

其一,清晰的问题意识。案例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需要借助于明确的问题意识显现出来,它决定着案例教学的基本的价值导向。同时,使用案例法教学的直接目的决定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案例法使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积极参与进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而问题意识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必要手段。

其二,生动的情境设置。案例法又称之为情境教学法,由此可见情境设置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将情境设置视为案例法教学的四大要素之一,正是充分认识到情境设置是在案例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法区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的特征,就在于案例法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将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融入进特定的语境之中,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在情境中,学生、教师都作为情境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平等地参与进情境之中,并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这样,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被限制为问题引导者和程序监督者两大功能,而学生的地位则上升到课堂主体的地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对问题的总结都需要最大可能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这些特点,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那种“主客二分”、“以教师为本”的不足。

其三,完善的案例教学环节。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力求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进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也是案例法教学的价值导向之一。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环节,从问题的提出,到案例的分析,再到对案例的总结陈述,都要做到深入研究,循序渐进地进行案情分析和环境分析。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案例的解析不要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在总结时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作出具体评价,对正确的观点给予鼓励,对错误的观点则通过深入分析,找到错误认识的思想根源,做到以理服人。

3.教师素质是保障条件

在实践中,即便是同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素质的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案例法教学能否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归根结底以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保障。在案例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宽广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都是案例法教学中需要必备的素质。对于体育课教师而言,这些问题恰是职业素养中的薄弱环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起注意,努力克服解决之。

总之,任何一种新方法的引进和推广,都会遇到很多挑战,但挑战中恰恰蕴含着成功的机遇。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大胆使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代表的新方法、新思维,对广大体育课教师而言,是挑战但更是机遇,是我们推动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提升体育素质教学的可行路径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海菊.案例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J].哈尔滨金融学院报,2012,1:93-94.

[2]欧阳豫樊.案例教学法教师教学方法的可行性选择[J].继续教育,2007,8:45-46.

[3]喻军.论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教学内容整合为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74-76.

[4]贺芬.案例教学模式结构分析[J].继续教育,201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