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针对绝大多数高校思修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对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四点建议,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

【关键词】思修课 专题教学 道德两难问题 知行合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必修课,该课程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的教学过程面临很多问题。不少大学生在思修课上做其他作业或其他事情。即使认真听课,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的思考。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思修课的兴趣,使思修课生动且发挥应有的道德导向作用,是摆在每个思修课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思修课教学实践,尝试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创新各种教学方法,使用多元教学辅助工具等方法丰富思修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借助专题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敏感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冲突和困扰,其中不乏一些学生间的敏感问题,如:大学生恋爱问题、性的问题、生命伦理问题、心理问题等,这时就需要思修课教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供给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正确应对的方法。教师应依托课堂,结合课程设置,在某些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开设专题讨论会,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收集各类资料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例如,在讲到“爱情与人生”这节课时,首先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学生可不可以谈恋爱、恋爱的目的是什么、恋爱会影响学习吗、初恋失败了怎么办、什么样的男(女)同学更吸引异性目光、激情与爱情的异同、爱情与性的关系、如何维系经营一份感情、男女间存不存在纯粹的友情、陷入三角恋怎么办等问题,在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对每个问题的结果一一作出合适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爱情。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爱情也许是朵带刺的玫瑰,需要慎重对待等。

2.采用两难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境或问题。道德两难问题故事法,就是以道德两难故事为研究材料,让学生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关于故事内容的道德判断的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1]。其关键在于以两难故事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经典的海因兹偷药救妻的故事。同时可以将创设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新的两难问题,但要注意在创设问题时不能选择传统的美德故事,而是要设计能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例如,假设你现在是一个急诊科的大夫,有4口人刚经历了一场交通事故,他们现在都急需某种特殊药物治疗,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他们就会死去,但是医院现在只剩下救治一个人的药物剂量,这些药不能平分,而且来不及从别的医院调配药物过来了。如果你选择把药物用给其中某一个,那其他剩余人都将死去。这4个人分别是5岁的小女孩、爸爸、妈妈和怀孕中的姑姑。或是选择4人分别为不同职业的人,例如科学家、500强公司总裁、扫地大妈和大学生。你会选择先救哪一个,为什么?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时,不能把多媒体技术仅仅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要真正地把多媒体技术看作是思修课学生学习的工具和载体。如多媒体视频资料的灵活运用,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视频节选来支撑课本内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从感性认识层面,以积极、形象和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领会。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改变着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思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展网络的教育功能,建立SNS社交性网络服务平台与学生直接对话交流[2],如微信平台、微博、QQ群等互动空间,利用网络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网络世界、打造一个立体的思修教育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4.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思修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实践,既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改造主观世界,这就要求思修课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场所和基地,通过社会实践不同形式的体验,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把社会实践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写参与实践的体会,对于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在期末成绩考核时适量给予加分。这样有利于建立知行的转化教学考核方法,改变思修课期末考试一纸试卷定考核的方法,平时成绩也不能只局限于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学生多一些校内外实践,使思修课考核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同时也要对思修课教师进行再教育,使其明白考核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志飞.科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现实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6,174(2):77-80.

[2]王经勇.基于SNS 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