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课业考评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具有现实的价值,可以作为课业考评改革的突破口,同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做法在实行的过程中有困境,这些困境包括: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不明确和评价标准比较混乱;对平时成绩评价公平性存在质疑;平时成绩评价效率低下。

【关键词】高校课业考评 平时成绩 权重

本论文是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102008。

作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高等院校课业考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什么样的课业考评才能真实地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的课业考评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平时考评和期末考试,每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和。大多数高校其课业考评一般都采用平时成绩低权重和期末考试成绩高权重的做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权重分配对高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近年来,不少高校出现了在课业考评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趋势,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困境。

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价值

目前,在高校课业考评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至少具有两方面的价值: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权重可以作为高校课业考评改革的突破口;其次,加大平时成绩权重可以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高校课业考评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高校课业考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考试方式单一和评价取向传统的方面。对学生的课业评价主要的手段是闭卷考试,更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较大的比例,昭示评价取向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评价的反馈性功能,忽视了学习的过程。高校课业考评的现状直接导致了高校教育质量的低下。

高校课业考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考试评价的改革需要逐步展开。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无论是评价观念还是考评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过于激烈的变革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举措可以作为高校课业考评改革的温和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举措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有的评价观念,保留了原有评价观念的有价值部分(保留期末闭卷考试,并使其在最终成绩评定中始终保持一半左右的权重);其次,通过各种方式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并提高其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这种改革兼顾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同时对目前的考评制度不会产生大的冲击,是这种制度的有益补充。

2.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二是明确教学目标。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1]

高校目前的课堂教学需要提高有效性。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没有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和“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告知学生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够重视,学生对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比较模糊;再次,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这些表现直接导致了高校的学风、教风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滑坡。

克服上述问题,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综合治理,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无疑是有助于该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可能因为平时成绩多元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增加了表现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师更有可能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并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重新构建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的诉求。

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困境及策略

在高校课业考评中,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评定中的权重既是有价值的,但同时又存在着实践的困境。这些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不明确和评价标准比较混乱

所谓评价指标是指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2]对于平时成绩的评价来说,其评价指标就是要确定哪些因素能够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业水平及能力。目前,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还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很多人把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混为一谈。评价指标解决的是“评什么”的问题,是评价目标在操作中的具体化。评价形式则解决的是“怎么评”的问题,是衡量达成评价指标程度的具体形式。不同的评价方式体现着不同的评价指标,一种评价形式可能体现着若干个评价指标,一个评价指标也可以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得以体现。

目前高校平时成绩的评价是只见评价形式而不见评价指标。大学教师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形式包括: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程论文、期中考试等。教师会在课程的进行中,选择其中几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其选择行为具有随意性和人为性,缺乏对评价指标的考虑,妨碍了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所以,高校应该依据各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制订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指标,结合课程的特点、自己的授课风格和学生的需要,确定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鼓励应用有独创性的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除了评价指标之外,平时成绩的评价标准也比较混乱。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评价标准包括强度、频率和标度三个要素。强度是表示指标达成的程度,是定性标准;频率则是表示指标达成的数量或次数,是定量标准;标度是评价的档次,可以是定性的如优良中差,也可以是定量的如用数字表示各个档次。[3]平时成绩的评价标准往往是由任课教师确定。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课程中,不同的教师对于评定的程度、评定的次数以及评定的档次没有统一的认识,各自为政。这样得出的成绩不具有可比性,妨碍了评价的公正性。所以,在确定了平时成绩评价指标的同时,评价标准的确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2.对平时成绩评价公平性的质疑

由于平时成绩考核的形式多样,评定的过程是由任课教师把握,相对个人化和主观化,很多人质疑平时成绩评定是否能够公平公正,也因此把削弱平时成绩权重的做法看作是维护学生课业评价公正性的合法作为,而把公正性寄托在看似公正的期末闭卷考试上。事实上,即便是否定了平时成绩评定的公正性,目前高校课业评价的公正性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期末闭卷考试无论是试题编制、考试管理以及评卷过程和分数的解释使用都不具备科学性,更不要论公正公平性了。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平时成绩评定的公平性有质疑就否定它。

平时成绩的评定有它自身对公平性的局限,但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降低这种局限。首先,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平时成绩评定制度。制度应该对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对教师的具体操作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作出明确规定等。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学生评价仲裁机构,以便提供专门的渠道供学生投诉评价中遇到的不公平问题,并能够帮助检验和解决。再次,教师应该为满足评价的公正性付出主观努力,高校应该帮助教师确立公平公正评价的观念,帮助教师提升评价的能力。因为就个人因素讲,教师的错误评价观念和低下评价能力均会降低评价的效率和公平性。

3.平时成绩评价效率的困境

评价效率通过两方面来衡量:一方面是评价过程占用教师时间和精力的多寡;另一方面是评价结果是否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4]

通过对某两所高等院校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 91%的教师之所以采取平时成绩低权重和形式单一的评价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成绩的评定过程占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尤其是公共课的授课往往采用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少则100人左右,多则接近200人。虽然85%的教师肯定了平时成绩的作用,但是因为其占用时间和精力过多,往往不愿意在教学过程提高它的权重,仅仅把平时成绩评定当作一种敷衍的形式。问卷调查显示56%的教师承认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中,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曾经做过捏造成绩的行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平时成绩的评定占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比较多的,这是造成提高平时成绩权重的一大困境和阻力。如何去克服这一困境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给予教师成绩评定的技术支持。平时成绩评定之所以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是由于批改和计算成绩的过程比较耗费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成绩核算平台来降低计算成绩过程的复杂程度。教师只需要输入对应的成绩或档次,计算机自动核算成绩并登陆上网,一方面提高了成绩的评定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公正性,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其次,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也是提高评价效率的重要保障。再次,采用课程助教的方式来协助教师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教师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寻找高年级的学生来担任低年级学生某门课程的助教,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整理学生的作业和成绩评定结果等。

平时成绩评定的效率低下还体现在其评价结果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程度比较低。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包括评价指标的不明确和评价标准的混乱,也包括教师评价态度的不端正、评价观念的错位以及评价能力的不足。一旦平时成绩评定的结果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那么,将导致这样的评价不仅不能督促学生的努力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反而会引导学生为了获得成绩而投机钻营。例如,很多大学生用抄袭的方式完成课程论文,并因此得到了高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困境,首先要提高评价的科学性,确立比较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教师知道“评什么”以及评价的标准,才能够采取恰当的评价形式,并在评阅的过程中确定学生学习的档次。学生得到评价的结果,才能够通过比照评价标准确定自己的学习状况,作用于今后的学习。其次,要加强教师评价素养的提高。最后要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详细完整的反馈评价信息是提高平时成绩评价效率的关键。通过信息反馈,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评价的公正和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从而督促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评价,提高高校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加大平时成绩权重要避免过分强化平时成绩的分数,从而造成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没有分数就不学习的局面。平时成绩评定作为一种外部强化手段,最终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评定结果的时候,通过描述性的总结报告,提供建设性的和指向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淡化分数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姜玮,邓艳红.对国内有效教学的含义及评价标准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1,(6).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7.

[3]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8.

[4]许成安,王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