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职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高职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省属综合性大学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形势 省属 综合性大学 专业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理念先行:廓清办学定位上存在的误区

综观国内很多地方综合性大学,囿于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习惯于将高职生按研究型人才去培养,“重学轻术,不同高等学校纷纷趋向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认为技能型、职业型院校是次等学校。”①地方高校作为智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省级统筹的受益者,在学校的发展定位上应立足于专门人才培养,扎扎实实地“立地”建设,“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高职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的特点。”②

合理分类:实施专业错位发展战略

省属综合性大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主要反映在与地方经济结构相适应,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智力支撑功能,积极而有力地提升和促进本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在建设好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做大做强“电子学类、计算机类、机械类、电气类”等工科专业和“法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等应用性较强的文科专业,直接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

增调并举:加大专业建设改造力度

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最直接的显性单元,应用型专业建设是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省属综合性大学应当充分调研本省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高校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的放矢,对就业难度大、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通过中青年教师培训转岗、其他教师买断安置等形式逐步淘汰。

固化制度:优化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省属综合性大学一般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思路,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构建“4321”式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模块化组合。根据课程的关联性和先修后续关系,各个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可分成“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四个模块并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其中,公共基础教育模块是通识教育或公共平台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和军事训练等六类,权重系数0.2;专业拓展教育模块包括纵向性拓展的专业选修课和横向性拓展的跨专业及人文科技选修课,旨在强化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权重系数0.1;学科专业教育模块是体现专业核心特质的、主修专业学生必选的课程,权重系数0.4; 实践教育模块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教育模块,包括实验、上机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调查或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权重系数0.3。二是方向性分割。在明确专业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及与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有效衔接,在每个专业的选修课中设置2-3个专业方向,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通识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选修课程学习。三是拆分式单列。将实验课程从理论课中剥离,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实验教学的各项要求。

教以致用: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高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一方面通过与社会各领域具有权威性的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共同开发一些综合性、跨学科、涉及面广、针对性强的课程。另一方面要求在打造应用型教师队伍上,学校要创造条件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员来校短期集中授课或开设专题性的讲座,改进教学教法,成为“双师型”教师、形成实践教学效果突出的应用型师资团队。

能力为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

“实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内在决定了应用性高职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完全是理论性的,而要充分凸显实践性。”③根据对安徽省综合性大学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现场走访了解到,目前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比较零散,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沟通、衔接不够,验证性实验较多,探索性实验不足。④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必须在对人才培养规格准确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除了设置与理论课对应的实验课,还应在实践教育模块设置专门性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见习等实践环节。必须强制规定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的累计学时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低比重。

以“研”为突破:创新校地合作新机制

目前高校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程度还需提高。调查显示,各个行业发展都遇到不同的技术瓶颈,而这些技术难题,在省属综合性大学每年投入数以千万元的专业建设中难觅踪影。调查也显示,地方企业在解决技术难题或开展技术合作时,偏好“舍近求远”,同国内高校优势专业、科研院所联系较多,对省属综合性大学解决技术难题和科技创新能力信心不足。基于此,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发挥一定的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结合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参与所在区域内的政府机构、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和研发基地,促进科技资源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放,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243.

[2]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