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的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就业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 长效机制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80万,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达28万,全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来,从人才培养各环节入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统筹规划,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实现了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全国经济增长放缓,毕业生总量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学院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积极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素质,积极开拓国际就业市场,先后与新加坡明康宇航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德国汉莎航空培训中心、德国工商企业联合会等机构合作,建立了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引入国外优质培训课程,开办国际航空维修专业定制班,使毕业生能够满足国际化市场的就业需求,为毕业生拓展了更加宽阔的国际就业市场,目前已有数百名学员顺利进入国际航空维修企业及德资企业就职。

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1.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两级管理工作机制

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主抓、职能部门协调、以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院系两级管理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优先保障就业工作的经费、人员和场地,在全校范围内呈现出人人关注学生就业、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二级学院作为行政管理的实体和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学生就业的各项工作,把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纵向环环相扣、横向全面覆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从组织体系上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全员参与的激励机制

学院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工作作为考核、评价各二级学院工作的重要指标,形成了全员、全年、全程重视和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导向机制。学院重新修订和完善了《西航职院就业工作管理条例》、《西航职院就业工作考核与奖励办法》、《西航职院毕业生签约、违约、改派管理办法》等就业工作制度,规范了就业月报和工作日志等工作流程,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稳固和开拓就业市场

学院就业工作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每年由学院领导带队,从教学部门、管理部门抽调精兵强将赴省内外企业调研,建立沟通渠道,获取企业用人信息,反馈用人单位意见,巩固老用户,拓展新市场。

4.强化就业指导,努力树立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专业教研室,精心打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大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分阶段地对学生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流程、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较系统的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期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学生社团优势,开展学生自我教育与服务工作,成立了“新宇大学创业社”与“招生就业文化服务社”,不定期聘请专业教师、企业人员、优秀校友来校作就业与创业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开展模拟招聘会等活动。

5.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网络求职服务平台

学院针对现今90后学生的特点,在宣传方式上积极引进新媒介,不断完善就业网络平台,丰富就业网的服务功能,建立了就业信息短信群发系统、微博、微信平台,年均发布就业信息千余条,基本覆盖所有在校生,极大提高了就业信息的到达率,深受学生好评。

6.落实国家政策,做好预征入伍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发动宣传,大力开展政策宣讲和典型宣传,帮助学生和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预征入伍政策和流程,落实政策,完善后续服务,在学院内营造出参军光荣、大有作为的良好氛围。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2010年学院出台了《西航职院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统筹规划,内涵发展,实现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学院始终践行“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努力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距离,就业工作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高质量的全国示范院校之路,这得益于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度融入航空产业,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目标。

1.深度融入航空产业,系统优化专业体系

学院主动抢抓国家航空资源重组与产业升级提速的战略机遇,深度融入航空产业发展,主动适应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紧扣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的航空产业链,系统梳理和构建适应经济区域发展的专业体系,积极拓展和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促进学生就业。学院以“陕西航空职教集团”为平台,以行业为切入点,搭建了航空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平台,增进了与航空企业的密切联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院校人才推介与企业人才招聘效能,实现了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2.深化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利用就业信息反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系统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了校企合作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近几年来相继建立了“厦航班”、“西控班”、“中联班”、“奇瑞班”、“联想班”、“太古班”、“直升机班”、“航空票务班”、“北大青鸟班”等二十多个特色鲜明的“订单”班,实现了学生的全程订单培养,实现企业化课程、模块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职业培训和稳定的就业平台,订单学生实现了100%就业。

3.以就业为导向,健全人才培养统筹机制

学院高度认识到就业工作是学院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了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反馈系统,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动态监测及回访制度。学院在陕西省率先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对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作出客观评价,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类、整理和分析,反馈和指导于招生规模结构的设定以及教学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已成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和办学方向,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融合发展,合作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新举措,推动学院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国家航空事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志荣.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9.

[2]冯方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4.

[3]蔡妮娜.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