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分析发现:教学实习时间短;校内实习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忽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培训;实习培训后缺乏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考评;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同,培养途径单一,缺乏全方位、立体化培养措施;指导教师缺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入了解,缺乏对实习生的有效指导,不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建议:构建高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学交流平台,健全联合培养机制;制订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总纲;增设教学能力培养的微格训练课程;延长实习时间,加强实习培训及优化培训内容;构建“以发展学生教学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 教学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资助(09XSYK210);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200902024)。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我国1982年2009年有关研究教学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动态。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研究主题制订问卷校问卷90份,有效收回80份,收回率为89%,中学实习学校发放问卷80份,各校2-4份,有效收回72份,有效率为90%。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别进行检验,均符合要求。3.实地走访和观察法。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校内和校外实习点进行走访和观摩。4.理论分析法。运用学校体育学、教学论等理论知识对本文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研究。5.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

陕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现状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过程分析

通过分析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计划[1]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发现:(1)教学实习时间短(约10周时间),其中包括校内教学实习1周时间。(2)90%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教学常规口令和队形队列练习,缺乏教学技能、技巧训练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培训。(3)大学期间缺乏针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专题课程和教师伦理道德方面等课程。(4)校内实习缺乏考评和监控体系,过于形式化,不管学生校内教学实习结果如何都顺利地到中小学学进行实习。在实习基地的教学实习缺乏评价和考核,使学生在实习过程暴露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实习后缺乏实习效果评价和再次培训。(5)中学指导教师普遍把实习生当成自己的劳动力,对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较少。(6)学校对学生职业化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牢固,约47%的学生打算改行和不从事教育工作行业,使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总体看,西安体育学院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工作方面值得肯定,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早操时间对学生的相关教学能力进行培训,但是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进度。咸阳师范学院为了提高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则实行课外实践活动积分制,但是却没有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来组织。在培训过程中基本上都忽视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培训和专门的教学技能、技巧练习。

2.教学实习培养模式的分析

实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教学实习效果量的大小,实习模式制订的合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程度。现阶段的实习模式主要是自主实习和统一实习相结合,以建立实习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基础,加强联合培养的形式,但是实习后的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实习培训效果上;二是实习培训的策略上,如缺乏运用视频设备对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行培养;三是实习教师责任制不完善实习,多数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3.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陕西高校体育院系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水平的关键。其重视的程度,对培养人才的质量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大多高校(约83%)不重视和中学体育优秀教师交流,很少主动去联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相关的专家进行知识讲座。约69%体育教育专业课教师反映其学校对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认识比较缺乏、不太重视。只有31%教师认为其学校比较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培养部门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认识程度和具体做法直接影响学生教学能力水平的形成。

4.实习生对其教学能力培养被重视程度的反馈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外教学时间比较熟悉,他们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果显示:50%以上的实习生认为其学校不太重视他们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注重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习期是学生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能力的关键,其实习结果的好坏对其有重要影响;是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关键,但调查结果令人不满。约80%的中学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求给予学生指导。73%的高校实践课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进行整合,缺乏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

1.构建高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学交流平台,健全联合培养机制

构建高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交流平台,实现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对接,共同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途径,不仅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修养[2]。通过平台上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发现高校教师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高高校教师自我素质和教育教学的专业化理论水平和修养奠定了基础,还可以解决中小学基础体育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推动中小学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增设和体育与健康教学有关的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程设置是人才规格的具体化,其设置水平的高低及合理性影响到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等[3]。学生教学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和实习培训。通过开设与中小学内容相关的专题课程和培训课程,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纵向和横向的认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师范生从教的心理准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方法主要包括:(1)邀请学校体育领域专家对国内外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教育观念、教学改革成果等有关内容进行讲座,开拓学生知识视野。(2)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进行培训。(3)邀请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摩和感受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献身体育教育事业的精神。(4)增加有关教学的案例分析课程,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设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微格训练课程,提高其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实践课和学习实践课程是学生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对教学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观念。国外体育大学对学生的教学培养和培训相当重视,在英国90%以上的教师培训院校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经过210学时的学习后再到中学实习。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实行的新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期连续性强,实习时间共有486学时,占两年培训时间的25.7%[4]。

4.制订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总纲,重视学科课程,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通过对高校教学实习培训的调查发现,其缺乏统一的指导文件,且各教师的认识不一,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侧重也不一样,出现大量的重复培养工作。因此,通过制订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方案总纲,把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分布到不同学科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弥补学生教学实践和教学能力培训课时不足的问题,还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以及扩展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5.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加强实习培训和优化培训内容

教学实习是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国外学校早已认识到这一点,1986年美国马萨诸赛州波士顿的布鲁克林市的爱德华·迪沃深学校中的两位教师提议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共同负责师范生的培训及在职教师的进修提高。德国实行两阶段教师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大学负责的修业阶段,包括学校实践的教育实习3次共12个月。第二阶段实行正当局负责的实习阶段,实习时间一般是18-24个月。英国教师专业的学生要参加约15周的教育实习,它采用一种小学为基地培训教师的模式,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重视师范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5]。

我国的教学实践环节只有10周左右的时间,实习前只有两周左右进行培训且不太重视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并且在实习的过程中不重视实习后的工作。因此,在实习中不仅要重视实习前的教学能力培训和实习过程中的监控,更要重视实习后的总结和再次培训,使学生实习过程由开放式向封闭环式转化即形成培训——实习——再培养这样一个流程。

6.构建“以发展学生教学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准教师”的标准对其进行培养。要求传统理论课教学变为“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还要能处理教学任务和教学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案例教学法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较高[6]。与传统教学相比,其在教学目的、教学载体、教学方式、沟通渠道、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方面都有区别。

7.优化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突出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考试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很少涉及中小学实际教学,忽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考核等。理论课教学和考试对教学案例分析很少设计,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通过优化考试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3〕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

[2]王建著.体育专业课程的发展及改革[M].长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4]http://www.sjedu.cn/xxzb/2004-5.htm

[5][6]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R].陕西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