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说《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自发表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小说的研究多局限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风格,女性主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即文体学的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空间隐喻进行研究,从而探究其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 空间隐喻 主题

小说《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出版于1950年。小说一经发表,立刻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多个奖项。小说向读者展示了南非罗德西亚的白人妇女悲情、苦难的一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野草在歌唱》的语言出发,对小说中出现的空间隐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小说中的隐喻与主题的关系,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对小说进行阐释和解读。

小说《野草在歌唱》

《野草在歌唱》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白人女性玛丽在非洲殖民地罗德西亚的生活历程并最终走向毁灭的过程。玛丽生活在一个贫穷的白人家庭,在玛丽年少时,父母不断的争吵为其童年带来了较深的阴影。成年后,玛丽终于在城市中找到了工作和自己独立的位置,然而迫于社会压力,玛丽不得不嫁给了小农场主迪克。在不幸的婚姻生活和贫穷的共同压力下,玛丽与黑奴摩西发展出了一段恋情,当恋情被发现后,玛丽立刻结束了她与摩西的恋情,并在一个风雨之夜被摩西杀死在树林里。小说以独特的视角鞭笞了南非的种族制度,控诉该制度对人性的扼杀。《野草在歌唱》发表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一生进行研究,然而,其研究多局限于叙事学领域。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文体学角度出发,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空间隐喻进行研究,从较新的角度对《野草在歌唱》的主题及其主人公的悲剧进行解读。

《野草在歌唱》的空间隐喻研究

近年来,隐喻已不再被单独看作一种修辞手法,而被视为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人类的认知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熟悉有形的始源域来认知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标域,从而在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建立一系列映射关系。笔者发现,在《野草在歌唱》中,反复出现了与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及主题的解读有重要联系的空间隐喻,即房子、墙和小树丛。在本部分中,笔者将对小说中出现的重要的空间隐喻进行解读。

房子和墙作为始源域,仅提供了有限的区域,其所映射的目标域,表明的是房子和墙象征着玛丽被禁锢的精神世界。

玛丽的童年笼罩在父母的争吵中,是十分不幸的。儿时的玛丽,居住在破旧的小房子里,玛丽认为“房子像盒子一样,会随时被风吹倒”。在玛丽的思维中,房子这样的空间隐喻,最好地表现了她痛苦、局限的童年世界。在小说中,房子同样也成为了其不幸命运的象征。当父亲去世后,玛丽认为“从此她和台阶上的小屋,就一刀两断了”。然而,房子,却象征着玛丽无法摆脱掉的宿命。玛丽迫于社会压力与小农场主结婚后,她却永远地走进了婚姻和贫穷的束缚,而此时,屋子的隐喻,也格外突出。玛丽第一次走入迪克的房子时,她就发现“屋子在暗黄的灯光中显得又小又低,房子由铁包着,有一种动物般的沉闷味道”。房子的空间禁锢感油然而生。玛丽第一次走进屋子,就觉得“很小,很小”,“她强迫自己去笑,却觉得恶心,这又小又沉闷的房间,是她没有想象到的”。当玛丽与她的丈夫共住一屋时,玛丽发现“自己并不是在这所屋子里和丈夫住在了一起,而是回到了母亲身边。”玛丽认为居住的房子就是一个隐喻,象征了主人公无法摆脱的禁锢和贫穷。莱辛作品中墙的形象始终与交流的缺乏紧密相关。小说《野草在歌唱》也不例外。在《野草在歌唱》中,墙的形象也成为了玛丽的社会和情感禁锢。小说中,玛丽想象“摩西正在太阳底下安静地站着,她本想尖叫,或者将杯子扔到墙上。”玛丽希望将玻璃砸碎到墙上表明她感受到的长期压抑的愤怒。这一场景同样表现出玛丽想要打破套在其身上的枷锁和束缚。当玛丽受到黑奴摩西的挑战时,玛丽“紧紧地靠在墙上,她感觉到了那粗糙的石头刺穿了她的睡衣,刺入了她的身体”。与社会脱节后,玛丽被迫直面黑人的挑战。这种社会的禁锢,就像墙一样紧紧压着她的后背,不会提供任何的支持和安慰。在文章的结尾,玛丽“听到了一声雷鸣,她看到了充满阴影的墙上闪过一道光亮”,“她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天空正向她聚拢来”, “世界被关在一个 ‘又热又有光亮的房子里’”。在玛丽的眼中,天空不再象征着广阔的世界,而仅仅是另外一面墙,从高向低压迫着她,原本无边无际的自然的世界对于玛丽来说同样也成为了一种压迫,一种禁锢。

《野草在歌唱》的空间隐喻和小说主题的关系

笔者认为,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空间隐喻与小说主题的表达有密切关系。表示禁锢、限制意义的空间隐喻清楚地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即种族制度,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束缚、压迫。这些空间隐喻暗示着玛丽一生所受到的精神枷锁。通过这些空间隐喻,作者也更好地阐释了小说的主题。

通过对小说进行的文体学研究,笔者进一步印证了叙事学领域对小说主题的概括。也证明了文体学,尤其是隐喻研究对于小说的巨大阐释力,从而拓宽了文体学的应用范围,为小说主题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Leech , G. & Short , M. Style in Fiction :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M] . London: Longman, 1981.

[2] [英] 多丽丝·莱辛,一蕾译.野草在歌唱[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