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以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的建立目标、基本思路和结构要素,根据高校资源提出以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高校 国民体质监测 服务平台

基金项目:2012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2077。

为全面掌握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状况,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自2000年起,教育部、科技部、全国总工会、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等部门每5年在全国各省(区、市)进行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1]截至2013年,我国已开展了三次全国范围的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初步构建了“四级管理结构”即社区监测站、地市级监测队、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然而,受国家财政支出、管理部门理念、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仪器设备闲置等因素的影响,国民体质监测体系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2]因此,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基于高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优势构建一种与当前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互补的高校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高校体质测试资源开放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支持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整合学校的体育资源、体育场馆设施与街道辖区单位,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资源。”《全民健身计划》指出“依托学校、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为公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和运动健身指导。”可见,国家在政策上对高校开放体育资源持鼓励态度,这为高校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

2.高校硬件支持

2007年4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各校阳光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将学生体质测试仪器、测试场地作为其中一项评估指标。在教育部的重视下,各高校都配置了体质测试仪器以满足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数据报送工作,这就为建立以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提供了硬件保障。

3.高校人力资源支持

近年来,通过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测试数据分析报送工作,高校体育教师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在体育教学、体质测试与科研、科学化训练等诸多方面集聚了大量专业人才,部分高校在职的教师中有体育相关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等高级专业人才。无论是学历、职称还是知识结构、专业能力,高校体育教师都具备很强的专业优势。因此,这将会为建立以高校为网点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4.高校时间空间支持

时间方面,各高校对大学生体质进行测试的时间主要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测试工作持续3-5周,测试外剩余时间整套仪器设备和测试场地都处于闲置状态。每一学期将会有14周左右的时间包括早晚、双休日以及寒暑假可以进行国民体质测定;空间方面,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将为国民体质测定后的体育干预提供充足的锻炼空间(表1)。

表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10000人以下)

以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构建

1.构建目标

以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旨在构建一个与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形成互补的工作体系,有效利用高校体质测试设备和体育场馆设施,减少资源浪费,为国民体质监测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为全民健身做好服务工作。

2.构建思路

服务平台接受省级体育行政部门领导,是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平行机构,或者直接把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在高校。同时,对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进行指导。主要担负国民体质测定、体质测试数据分析评价、健身指导等工作。同时,利用高校人才优势进行体质监测知识科普、营养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讲座等。并通过高校卫生中心、体育场馆设施为国民体质监测提供医疗和场地保障。其基本思路如图1。

图1 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构建思路

3.以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结构要素

以高校为网点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包括组织管理子平台、体质测试评价子平台、质量控制子平台、体育干预和保障子平台、人力资源支持子平台等结构要素。

(1)组织管理子平台。根据该服务平台的功能,组织管理子平台的主要统筹测试仪器、场地设施、工作人员的安排分工、测试活动等组织管理工作,保障各子平台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2)体质测试评价子平台。体质测试评价子平台主要处理完成国民体质的测定、测试数据的分析、评价及上报工作,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自动记录被测定者信息数据、自动生成评价结果。体质测试评价子平台包括测试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分析评价体系、仪器设备体系等,主要依托高校专业人才,以高校现有的体质测试仪器、分析评价软件为物质基础。

(3)质量控制子平台。质量控制子平台是实现高校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结果可靠、有效、科学的基本保障。[4]根据监测工作阶段分为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根据工作性质分为测定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评价质量控制、仪器设施质量控制、工作人员质量控制。

(4)体育干预和保障子平台。一个相对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不仅能为群众提供客观的体质评价,制订合理的运动处方,还应该提供系统的健身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指导。以及提供相对实用、低廉的体育场馆设施,做到体质监测与体育干预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体育干预和保障子平台可以为广大群众举办免费体育培训、健康讲座,从认知上和行动上对国民体质进行体育干预。

(5)人力资源支持子平台。人才队伍建设是该服务平台正常运营的软实力,人力资源支持平台主要完成体质测试仪器设备操作、健身指导、管理、体质研究等人员的组织、培训等工作。高校人才队伍,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健身指导等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体质监测工作得心应手,完全能够胜任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同时,高校与体育科研所等单位可以建立合作的人才组织方式,使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

以高校为网点的城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实现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纵向管理是高校的显著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职能需要冲破单一管理的桎梏,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源。体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层要解放思想,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支持该服务平台建设,使高校顺利由“教育型”职能向“服务型”职能转变。

2.特色宣传,构筑品牌

在以高校为网点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中,把“体育健身”作为一个特色进行宣传,这将成为该服务平台产生经济效益的支撑点。通过传统和新兴媒体运作,宣传高校的体育资源优势,宣扬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投资健康;利用高校的公信力、权威性,将高校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打造成为一个响亮的金字招牌,树立起高校专业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形象。

3.公益为主,适当盈利

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兼有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特征。现阶段,各体质监测站是政府投入,是公益性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测定结果的评价、咨询、健身指导、体育场馆等延伸服务项目可以适当盈利,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以高校为网点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以免费的形式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体育与健康知识讲座,而在场馆租用、个性化运动处方制订、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等方面适当收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4.以体为主,体医结合

以高校为网点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可以整合高校校医院或医务所医用仪器设备资源,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础上,拓展进行骨密度、身体成分等医学测定,但其服务导向是朝向体育健身、运动锻炼。形成以体质测定、健身指导、场馆运营为主的特色服务平台,医疗仪器的使用是为保证测试者得到更为全面的测定,充分体现医为体用,体医结合。

建立以高校为网点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在政策、硬件、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具备突出优势,该服务平台的构建将与现有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形成补充,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在服务平台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主题宣传构筑良好品牌和形象,坚持公益服务,在延伸服务方面适当盈利以支撑服务平台运营,根据高校医疗资源进行体医互渗,突出以体为主的特色。通过以上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该服务平台,为全民健身和国民体质监测的开展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2052709.html.2011-09-02.

[2]屈金亭.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服务现状与定位对策[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05-15.

[3]曾庆欣,杨婷,张建军.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71.

[4]张彦峰.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