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工作的创新则是辅导员工作取得实效的保障。实践表明,树立“会听话”意识,形成“上下联动模式”;树立“进课堂”意识,形成“专业驱动”模式;树立“抓日常”意识,形成“内心自觉”模式是辅导员高效工作的重要保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导致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既非简单方法能够改变,亦非仅仅靠庞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可以解决。为此,笔者认为,作为学生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应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用智慧创新工作、探索或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节约工作时间、减轻心理负担的辅导员工作模式,至关重要。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仅对自己所创建的三种工作模式略陈管见,并愿与同行探讨。

一、树立“会听话”意识,形成“上下联动模式”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不管做任何工作都要以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为先导,而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统一思想认识。那么,思想认识的解决又必须与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党委到学生辅导员,甚至是专业教师,都必须牢牢地按照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要求。这样,辅导员作为直接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人员,和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所作出的每一个要求,都不能有任何偏差。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对与工作有关系的一切要求,要做到“会听话”。

那么,什么是“会听话”呢?笔者认为,这里的“会”就是指在听取对辅导员要求时,一定要动脑子,而不是仅仅当一个文件精神的传话筒。具体来说,“会听话”就是要对上级党组织和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所作出的要求或传达的指示,一定要听得准确,听得明白,听得有用,特别要树立听从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院系领导指挥的意识,并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对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实施。换句话说,“会听话”就是能够主动领会上级和领导关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精神实质。只有领会了精神实质,工作才不会出现偏差,工作才会有章可循,辅导员工作的方向性也才会更明确,工作起来也才会更加轻松愉快。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从辅导员到学校各级领导的“上下联动模式”,即学校党委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进行工作规划;院系党政领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落实学校党委或上级党组织的各项要求,并形成可以操作的措施;学生辅导员在充分理解党委和院系领导或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的基础上,具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实践,并将工作情况及时向领导进行请示、汇报、总结、反馈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学校党委——院系主管领导——学生辅导员三位一体的“上下联动模式”。有了这个模式,就会自觉形成辅导员和院系领导一起按照党委要求,树立思想先行、密切配合、一体运转、站位靠前和全面落实的意识。

二、树立“进课堂”意识,形成“专业驱动”模式

无数事实证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仅仅靠简单的说教和命令式的强迫,不仅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有时还会事与愿违。但是,如果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学习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那就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为在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深处,总认为上大学就是学好专业,将来有在社会上立足的看家本领。所以,一般都很重视专业学习。

这样,辅导员一定要树立对学生思想教育“进课堂”的意识,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扎实的课堂专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把思想集中到人生成长的“正能量”上。对此,笔者认为,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课堂”就是要结合所管理学生的专业特点,积极主动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规律,及时与所有专业教师沟通交流,紧紧依赖各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突出专业学习的特色,设法展示学生的各类专业学习成果,不断促进学生思想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双发展。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扎实有效,而且也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严谨、专长的良好风尚的形成,并带动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三、树立“抓日常”意识,形成“内心自觉”模式

俗语说:“有德有才是合格品,有德无才是残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很多都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度过的。因此,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除了抓课堂学习,还必须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必须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抓好学生日常管理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时时是教育内容、处处是管理领域的意识,要有“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意识,要在“抓日常”二字上下工夫。

“抓日常”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辅导员首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扎实的创新工作,让思想道德建设警钟长鸣,不留死角,特别是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心理,一定要努力使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并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特别是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随时反思自己工作是否有偏差。要树立大气、雅气、和气、正气的阳光心态,做到打铁先要本身硬,形成融洽和谐的组织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为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辅导员要从细小处入手,对待日常常规工作要做到“五勤”(腿勤、手勤、眼勤、脑勤、耳勤)、坚持“十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坚持经常性、注意及时性、增强针对性、讲究灵活性、充满人性、富于理性、保持耐性、培养自觉性),对待学生要做到“五心”(爱心、恒心、信心、耐心、平常心)。并通过对学生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按时上下课、教室寝室卫生、安全用电、节约水电、文明礼貌、友爱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等方面日常细小的事情上,辅导员要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对学生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并且尽可能将每一项要求给予量化、指标化、目标化、效益化,让学生在完成指标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把外在的要求变成内心的自觉,对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从不会做、不愿做到我能做、我会做、我要做、我想做的自觉行为。当然,“抓日常”辅导员一定要注意及时总结,褒扬先进,督促后进,综合施治,整体推进,力求实效。一旦学生把日常行为习惯变成自觉行动,就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辅导员在工作中,“上下联动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会使思想教育偏离方向,离开本源,教育就会出问题;“专业驱动模式”则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没有动力的学习和教育,将会使一些思想教育缺乏内涵,成为空中楼阁;而抓日常的“内心驱动模式”,则是对学生强化养成教育的不二法宝。只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做到三种工作模式并用,就能够使辅导员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使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