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看到许多的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对于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更是显得没有兴趣。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以及走访调查,我发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同学对于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玩到精疲力竭仍然不觉得劳累;再如学生上网玩游戏,一上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彻夜不归,也不觉得累,上网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觉得是负担。相反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即便是写上五分钟的作业,也会觉得非常辛苦,这就充分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不断地摸索、探究,得到一些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有一定的创新,要具有艺术性

每一节新知识的引入,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许多可能出现的情境,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角色,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用“奇”和“特”激发其学习兴趣。“奇”就是根据学生生活中经验少,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 ,喜欢追根问底的特点;“特”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特色,不照本宣读,对于特色习题 ,要有教师独特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类似的题型,做到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兴趣铺路。

二、学科教师要练就过硬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成绩高低直接由课堂四十五分钟来决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后的教学基础,要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我们不仅仅是完成了此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要使所教学生感到这一节课“意犹未尽”。教师可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相机引导,适时指点,使不同的学生能在课堂和课后认真钻研数学,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就要在平时多钻研教材教法,要能随时提起知识之桶倒给学习饥渴的学生,要随时传授给学生许多的解题知识技巧,并能在学生请教高难度习题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予解答,展现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以此感染学生,从而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充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优点,吸引学生

任何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而学生的学习则是无处不在。因此,科任教师可借助自身的许多优点来吸引学生,由对教师的崇拜转变为课堂中的认真学习。记的在即将参加工作前的实习期,我们数学系的几个同学在一所中学实习时,一名实习同学在黑板上刚写下自己的名字时,学生就发出一片惊叹声,不是惊叹教师的好名字,而是惊叹教师一笔舒畅流利的粉笔字。课后那名同学说没想到自己的第一堂课竟然那么顺利!学生们那么认真听讲,真是出乎意料,其实所有的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粉笔字。可见教师的举止言行直接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下棋、打篮球、打乒乓球、唱歌、书法等特长展示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对自己的喜欢,引导他们因为喜欢这名科任教师而喜欢数学学习,提升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教学媒体,直观形象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今科技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因此,教师要切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可在平时上网查找必备的专业知识,解题技能,充实自身的学识水平。同时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我在介绍圆与圆的位置判断时,教材安排顺序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但我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通过两圆的滚动,先介绍了两圆外切和内切时,圆心距与两半径和与差的等量关系;然后固定一圆,另一圆由里向外滚动,很清楚地得到圆心距与两半径和与差的大小关系,明确得出相交、外离、内含的判定。这样的讲解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体验,每当课间十分钟休息时,听到学生说:“这节数学课时间过得太快,最喜欢上数学课”这些话语时,我的心头便泛起阵阵暖流,师之为此,何复以求!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就是一个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如何去安排每个角色,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得由每个学生——课堂演员来探讨、研究。我们只是组织、指点、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课堂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