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那么,怎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怎样的阅读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呢?这两个问题背后更实质的问题是:阅读本身并不必然走向理解,从阅读到理解是需要一种阅读策略的。发现这一问题之后,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阅读为何不必然走向理解

阅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但与母语的阅读不一样,学生在对英语材料的阅读中,需要经历更多的思维过程,这些过程如果不能有效地协同起来,那学生的阅读就必然是茫然的、无绪的,自然就谈不上真正的理解。研究表明,阅读本身是一个阅读者自身的认知基础、自身的言语构建能力、理解能力与英语阅读材料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结果的理解受到智力因素、语言基础、语言习惯、阅读材料的背景以及写作手法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身是不知道有这么多因素在影响着自己的阅读的,学生只能凭着阅读任务的驱动去完成一篇阅读材料,而教师如果也忽略了这些因素,那整个阅读过程就必然处于一种无绪的状态,因而阅读自然就很难走向理解。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阅读与理解的关系,真正从更高的要求来理解阅读,来指导学生的阅读。

二、怎样的阅读才能走向理解

首先,我们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材料的特点——因为我们要寻找对初中阅读教学有效的策略。我们发现,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材料基本上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即无论是什么体裁的阅读材料,它们一般都会有一个或明或暗的所谓中心思想(也可以叫阅读主题),围绕这个中心思想,阅读材料会以不同的方式展开,而具体的语法、语义结构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的不足与教师教学意识的缺失——尤其是在强调自主学习的今天,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先去自主地阅读,而殊不知学生在缺乏必要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往往意味着茫然。

其次,分析到了上述结论之后,我们结合相关文献,思考让学生通过“阅读导图”的方式,来促进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阅读导图本质上是借鉴了思维导图的相关理念,利用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具有发散性的特点——这种发散性与阅读材料总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进行发散恰好是一致的,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通过Skimming去努力发现中心思想(标题、插图是其中的重要阅读对象),并以之作为导图的核心概念;随后再通过精读,去理解各段的意思,并将自己的理解以简略的单词或句子写在导图的核心概念周围;最后再对每段的句子进行详细的阅读,阅读过程中由于先前导图的参与,学生此时的理解就不会是生疏和茫然的,而是一定思维结构下的阅读,这样就容易走向理解。

再次,必须强调的有两点:一是英语写作的特点,二是阅读材料的背景。由于中英写作格式的大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提醒学生不要通过中文文章的结构方式去理解英语文本;由于英语阅读材料往往具有一定的英语背景,因此要学会从英语语言习惯的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意思。

在这种“阅读导图”的作用下,学生在阅读完某一材料后,得到的就不是头脑中无绪的结构,而是一个有序的导图,这张导图就是学生阅读中思维的结果,可以记载并反哺学生的阅读。事实证明,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从阅读走向理解。

三、英语阅读,不只是阅读

听说读写作为对英语教学任务的一种高度概括,其描述的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行为。事实上,就阅读而言,其显然不只是一个读的动作,而是包括了大量的细致过程。在对阅读与理解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常常感受到一点,就是每一个细小的英语教学任务中,其实都存在着大量需要研究的细节。就比如阅读与理解的关系,从曾经以为的阅读自然就能理解,到现在发现的阅读与理解之间还需要架设“概念导图”的桥梁,这可能就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当然,促进英语阅读走向理解的途径不只是概念导图这一条途径,但无论什么样的途径,我们都相信一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有效的途径,一定是在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形成了一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道路。

因此,阅读不只是阅读,写作也不仅是写作……英语教学中只有认真地研究学生,认真地研究英语课程,才会发现从学生到英语课程之间需要进行怎样的铺垫,而英语教师的作用,或许正应该发挥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