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是指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学习成绩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品德、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他们往往学习目的不明,厌倦、焦虑、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还干扰整体正常教学。但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那些尖子生,更要关心学困生。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则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有的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疏于管教;有的父母放弃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致使一些孩子身心不能健康成长,甚至放纵不羁、无法无天,学习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2.社会因素。社会公平缺失、价值观扭曲、负面文化等大量不良因素,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使青少年向着不良方向发展,知行错位。

3.自身因素。有的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习兴趣衰退,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则情感抑郁,产生逆反心理。

二、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关注学困生生活,多与家长沟通。对于因家庭因素而成为学困生的,教师要多了解其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教育。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教师要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也可找他们的父母交谈,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有些个体户无暇管教孩子,我们可主动利用星期天将他们组成学习组,进行学业辅导和思想教育。

2.针对学困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耐心辅导。现在不良社会现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学生还不能理解这些社会现象,对社会存在偏见,甚至敌视。教师对他们更要和风细雨,用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多给他们介绍一些正面的事例,让他们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逐渐走出认识误区。

3.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因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首先教师要尊重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教师的爱。学困生往往有自卑情绪,压抑感强、承受力脆弱等心理障碍。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严重伤害其自尊心。因此,要特别注意以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防止其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是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①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困生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能成为学习的动力,使之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大胆地学习和生活。②课堂教学中要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并让他们回答,适时进行表扬,不断地增强其信心。③课后辅导、考前辅导要特殊照顾,尽量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加大练习难度,让他们从中得到喜悦感和成就感,逐渐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心。

4.端正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意志力和前进的动力。正确的动机是学生前行的内在动力,帮助学困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一环。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①设置适当的阶段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逐渐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树立更为远大的目标。②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习能力并实施有针对性补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③毅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学困生怕吃苦,缺乏坚强毅力,学习意志薄弱,因此在前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次反复。这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意志,反复抓,抓反复,促使学生意志力的形成。

我们应对学困生投入更多欣赏的目光,用心去浇灌,使其更加艳丽而不是等到他们枯死或变为毒草才后悔。转化学困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转化学困生我们责无旁贷。